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校園貸”野蠻生長 是否該繼續存在?
因為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校園貸”受到了校園學生的追捧,“趣分期”、“人人分期”、“愛學貸”等名目多樣的貸款方式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在高效“野蠻生長”。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為問題,讓本應該好好學習的學生,在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以及僥幸心理之下,產生了惡果。
最近,河南一位大學生因為在多個校園貸款平臺上負債數十萬元后,因無力償還而選擇跳樓自殺,這一悲劇再次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校園帶這個被視為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下產生的衍生品,是否還能否繼續發展下去?
校園貸是消費貸款其中的一種。消費貸款服務目前在很多銀行都已推出。這種消費模式的推行,既有利于活躍消費,又能幫助銀行創造貸款效益。但是,作為貸款人在借款時,必須對自己的還款能力有明確的了解,這也就要求貸款人有可靠的經濟收入來源。
但是,校園貸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大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費用,除了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儉學來完成以外,主要依賴家庭幫助,一些貧困家庭則通過政府補助來保證其學業并維持其較低生活支出,從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必須根據家庭經濟條件“量入為出”。
但是,校園貸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衡,它可以使大學生方便地借助貸款來實現過度的超前消費,而由于其收入來源不穩定,就極容易產生無力償還的問題。因此,校園貸是比校園信用卡走得更遠的一種“金融創新”,既然校園信用卡已經叫停,校園貸就沒有理由存在。
在校園信用卡叫停之后出現的校園貸,唱主角的是近兩年大行其道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特別是一些P2P、網絡小貸公司等,紛紛將市場開發的目光對準了校園,以至亂象頻現。
互聯網金融由于便捷高效,很受消費者歡迎,是未來金融業的發展方向,但在整個市場出現這種變化后,需要市場監管及時跟上配套。從目前來看,拉動消費不能只圖眼前利益,監管部門應該果斷叫停校園貸,讓大學校園重歸寧靜。
更為重要的是,在市場出現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以后,市場監管手段也需要創新,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由于其本身還不夠成熟,更應加強審查和監管,防止其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上一篇: 上一篇:淘寶開店,賣家需解決供貨緊張問題
下一篇: 下一篇:阿里神州專車在一起了,滴滴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