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雙11,屬于誰的勝利?
上周聊HIGH了總結了和小伙伴的對話,湊巧當了把預言家。前天一天小米天貓店銷售額5.5億,說的那幾個“奇跡”也算都應驗了。我們NOP第三次參加雙11,自己當了一天一夜的后勤+客服,沒睡幾個小時,最大的感受就是真TM累,不過也賣HIGH了。今天決定再寫篇長微博,把上周的話題做個引申,分為三個部分:小米式的勝利,桃寶式的勝利和品牌式的勝利。之所以用“式”是因為我認為給商業流通帶來變革的并不是幾家企業,而是以幾家企業為代表的新式消費者企業。而我也將收起上篇的調侃風格,以嚴肅認真并帶著敬畏的態度來寫這篇長微博。
小米式的勝利:
小米前天5.5億的成績讓小伙伴們都驚呆了,這個在我預料之中我并不意外,而我覺得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兩點:原價參加雙11和0點30開場,這兩點任何一條都是特例,天朝最大的電商平臺最盛大的節日,居然給了小米如此之大的遷就。而且據我所知,采銷式電商渠道通常的手機銷售毛利率在10%左右銷售,而它們銷售小米手機上一代產品毛利率不到1%,也就是說,小米向電商渠道的供貨價格幾乎是原價。小米是本土唯一一家擁有零售市場全面控制權,無需討好任何強力渠道的3C品牌,而那些比小米銷量高的本土手機品牌,無非是零售和運營商渠道塞貨能力強悍,就算有自營零售部分占比也不大,把它們的渠道拿掉就會發現,它們其實是紙老虎。那么好,問題來了:小米憑什么?答案是:“賣期貨”和“過度營銷”。在這里我充當一個錄像機來慢放下擂臺上小米選手和它的傳統友商們的動作。
“賣期貨”:我不想討論小米的閃購銷售方式和其帶來的饑餓營銷帶給小米的巨大好處,這些已經在互聯網上有太多爭論。我想強調的是一點:賣期貨這事誰都能干,但要想賣到供不應求,至少得做出超出目標用戶預期的產品吧?怎么做出超越目標用戶預期的產品我就不多講了,“互聯網思維”已經被知乎微博等討論的太爛,明白的不用看也明白,不明白的看了更不明白。我想講的是做出超越目標用戶預期的產品背后的科學問題: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傳統友商們通常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年上市幾十款產品,而每款產品的生命周期只有3到6個月,根本無法獲得足夠強度和長度的研發投入;營銷投入和改進投入。而小米式則基本是一款產品打天下,符合“神器”單品爆款的基本定律,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長達12個月,更容易不計較成本做出在市場啟動期令人驚艷超出消費者預期的產品,大量的前期研發投入和初期的產品高成本,針對產品的持續營銷曝光和對產品進行改進升級的投入,這些成本都對可以通過相對長的周期里不斷擴大且持續的規模收入收回。說白了,就是對一款產品越專注,投入力度足夠多密廣長,那么這款產品的爆發力也就越大,持久力和生命力也就越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就越強。
如果上面的實在看的半懂不懂你就記住一句話: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三代單傳望子成龍。獨子能不能成龍看爹媽教育和投入,但九子沒一個能成龍也沒一個能被記住名字。
“過度營銷”:被人云亦云的小米式過度營銷,在我看來是最接地氣兒的科學營銷。它包括三個方面:媒體選擇;形式節奏;營銷閉環。
媒體選擇:傳統友商們一貫的主戰場是行業垂直媒體,和同樣的一群傳統友商們擠在一起,面對這些媒體的主要受眾:愛好者和渠道商,然后等著被最精明的來買魚肉的主顧們挑挑揀揀。我管這個叫漁市賣魚腥。當然我常說的一句話“任何行為背后都是動機和目的”,它們這么做倒是有其歷史合理性的,基于之前整個IT行業的流通模式:圍繞核心用戶,討好銷售渠道。而如今3C產品早已大眾化消費電子化,消費的主力已從愛好者轉移到大眾小白,他們不在行業垂直媒體上,而且隨著信息流對稱和WEB2.0的興起,之前愛好者“專家”“聯系人”“推銷員”三者合一的角色也只剩下前者而后兩者的能力大打折扣。在高度碎片化分散化的社會化媒體時代,“專家”的作用只是產品背書,而“聯系人”是各種意見領袖和名人達人,“推銷員”則是每一個粉絲和用戶。小米式選擇了社會化媒體為主戰場,從微博到微信,從百度知道到QQ空間。而在主力傳播者上,除了米1是依靠“專家”外,到發揚光大的米2和如日中天的米3則是靠“聯系人”和“推銷員”為其奠定不世之功。
形式節奏:傳統營銷主要依靠單向通道的廣告展現,訴求是表演和灌輸,而社會化營銷則是雙向通道的公關傳播,訴求是互動和接受。小米式社會化營銷的表現為說人話;貼時事;聊興趣;搞科普;講產品;做匯報;聽意見;曬用戶等,這些都符合附著力法則,能夠形成討論互動,也就自然有了大量真實的評論和轉發。而在營銷節奏上,傳統營銷基本是曇花一現,有爆發力無持久力,而小米式則在一年四季不斷制造話題以維護關注力(產品按周升級其實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就拿最近的雙11來說,5.5億的銷售額對別家是個天文數字,對小米也就是全面目標的2%不到。那么小米參加并相當重視雙11的目的是什么?答對了:制造大話題,雙11戰果的傳播意義遠大于其銷售意義。小米模式中營銷節奏是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品的生命周期:一旦無聲,就快無命。(我覺得小米一路的話題歷程中的墊背磚里最值得同情的不是魅族而是360,眾多試圖拿小米拉名氣的里最成功的也不是錘子而是北斗小辣椒)
營銷閉環:傳統友商們從產品研發到上市造勢到銷售交付基本就算完成了整個環節,而小米式則以終為始,從微博(抓客)到官網(交付),從產品到社區(留客)和微信(CRM),再從社區和微信返回到微博,從線上到線下,發布會;米粉節;同城會甚至小米之家凝聚了小米用戶,從線下到線上,這種凝聚又在線上形成了新的傳播點。用戶模型是個沙漏,一是取決于用戶獲取能力有多強,二是取決于用戶流失率有多高。小米式完整的營銷閉環使其高用戶獲取能力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用戶流失的浪費,而用戶在整個閉環中像血液般流通在血管里,逐漸升級成了粉絲,而重復回流的過程亦契合了環境威力法則:不斷聽到,不斷看到,不斷用到。這也是為啥小米式的用戶線上線下無所不在,而那些傳統友商們的用戶卻最多只在QQ群里。
(另一個形不似神似的小米式案例,是我的土豪朋友雕爺的AFU精油,桃寶精油類目和雙11美妝類目雙第一。老雕亦是毀譽參半,他的粉絲當他是教主,不以為然的人說AFU過度營銷,這點和小米是不是很像?微博上都看到老雕的高調和囂張甚至跋扈,但只有不帶預設立場的有心人能看到他的精心細心用心:產品和贈品的精巧細節;對用戶的貼心關照;線上線下品牌塑造建設的創意創新等,是如何擊中和打動目標用戶的。沒有這些的支撐,所謂的高調囂張跋扈都只是空中樓閣。PS:“阿芙就是精油”的SOLGAN和那張著名的普羅旺斯紫色薰衣草海中的外國小女孩的廣告圖逼格相當之高)
說完了“賣期貨”和“過度營銷”,意猶未盡,最后提一下小米式的定位假象,這個坑爹了很多互聯網友商。“為發燒而生”是一個看起來對聽起來對結果不對的定位,米1時的主流用戶確實是愛好者(發燒友比愛好者正好高了半截),但到了米2時愛好者只能算核心用戶,占比不超過20%,主流用戶已然換成了大眾小白。兩者的功能訴求HIGH點截然不同,小白型用戶享受小米的并不是高端配置和系統升級,而是簡單傻瓜易用好玩的快樂和使用流行品牌的虛榮心。一個產品的技術高度決定其美譽度,而它的使用門檻則決定其知名度。而灰常可笑的是,小米學徒們就像撞玻璃的蒼蠅一樣,要不在愛好者場景里暈頭轉向疲于奔命節節敗退,要不在小白場景里東施效顰嘩眾取寵扮殘疾人,要不就自我YY出一個不存在的細分市場,要不就把小米山寨成四不像。這些二貨從來沒有跳出過小米的框框,更有甚者直接在定價上就犯了常識錯誤(定價永遠是最好的區隔定位),試圖以低質低價或低質高價偽差異化渾水摸魚,結果自然是貽笑大方一敗涂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破局不難,大眾小白的市場真的很大,需求多種多樣可以容納多個差異定位,精要在于:共性需求,融合產品,感性定位,實用功能。
總結:小米是一家消費者公司。或者用另一個更好理解的說法:蘋果是藝術品,小米是消費品,其它絕大多數傳統3C品牌則是半工業品,而現在大量的互聯網硬件產品則大多延續著半工業品的思路和模式,這也是為何繼小米后幾乎找不到另一個“小米”。
桃寶式的勝利:
今年雙11前后,引發我關注的除了小米外,就是雙11最終的350億和之前的家居企業聯合抵制事件,而后面這個事在我看來其實是有相當關聯的。這兩年整個天朝經濟是逐年下滑,各行各業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寒冬已至,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可以說是百業皆廢。那么雙11的爆發來自哪里呢?我相信肯定有一部分來自于線上創造價值的增量市場,但大部分還是線下市場的存量轉移,所以聯合抵制事件也就不足為奇,與利益沒談妥或不便配送無關,就是恐懼。但在我看來,線下的抵制就像是把腦袋藏在沙子里屁股露在外面發抖的鴕鳥,而沒有去認真思考桃寶們這些年為什么能摧枯拉朽無往不利?我認為原因是桃寶們擠破了線下的膿瘡。天朝的商業地產各種成本之高效率之差一直以來不言而喻,而且是結構性的普遍性的,這么多年來一直存在卻無法消除,只是由于經濟上升消費者收入和購買力逐年提高,所以相對可以忍受相安無事。現在好了,這兩年經濟每況愈下,消費能力(信心)下滑,桃寶們又通過低成本高效率的賣貨方式擠破了線下膿瘡,讓品牌商們樂于參與,線下零售可不如坐針氈么。對于它們來說,在面對這場生死博弈節節敗退的時候,可怕的不是份額被桃寶貝們吃掉多少,而是不知道怎么被吃掉的只會嗷嗷直叫。
年年凱歌的雙11其實說明了一件事情,桃寶們已然具有了操縱消費的巨大創造力(亦是巨大破壞力),正在打破以往坐商人流的商業地產格局,更打破了原有的促銷節奏慣性。這點我和我基友徐雷去年時就討論過,線上的促銷時機不再遵照金九銀十黃金七天年節季末,完全有能力提前釋放巨大的購買力,創造自己的消費節,而這一切,與線下無關。它們純屬活該,美國有歷史悠久的黑色星期五,線上照樣遵守,天朝沒有那線下沒有理由也無法阻止線上創造“黑色星期五”。如果線下零售想抗衡桃寶們和雙11,就應該找到怎么降低自身流通成本的對策,好好想想怎么調動消費者創造消費節。
雙11已經有了五年的歷史,它已當之無愧成為影響網民行為的全網節日,除了桃寶的350億外,JD等小伙伴們也大獲其利,與平日相比暴漲八到十倍,而全網的流量也隨之劇烈波動,360等流量入口當天組織的電商商家促銷會場亦斬獲不小。而作為始作俑者的桃寶,今年的集團大獎應該發給IT部門,因為這是第一次面對海量流量基本沒有出現網站支撐問題,但是相比訂單的虛擬增長,對應的物理增長物流仍然難免跟不上。桃寶解決了信息流(人流)后,試圖通過共建分發解決物流的菜鳥網絡和解決金流的阿里金融(小貸和余額寶)則成為新的集團發力點。在后兩者中,我更感興趣的是菜鳥網絡,因為它的本質并不止物流那么簡單,現在為時尚早不好多講,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朝一日城市商圈發生轉移將是多么巨大的影響。
品牌式的勝利:
昨天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怎么看這次雙11服裝類目TOP商家里傳統品牌和淘品牌的數量變化,淘品牌有沒有未來。我說這個問題年年都在提到現在其實沒必要了,因為它已經過時了,品牌不在存在線上線下之分。不要在帶著預設立場去區分線上和線下品牌,在線上表現出色的傳統品牌是因為它們已經學會并越來越好的應用互聯網,而裂帛,韓都,茵曼等優秀的桃寶原生品牌今日之規模放在線下的標準也已經可以稱為品牌了,甚至都形成了自己的子品牌矩陣,沒有基因論,亦沒有缺陷論。
作為平臺,桃寶每年從頭到尾都不乏被批評和吐槽的聲音。無非是生存環境愈發惡劣,官方偏袒大賣家,做桃寶時機已過自己沒趕上好時候等。其實我們客觀看看,今天這些TOP賣家,無論來自線上線下,讓它們脫穎而出的其實是綜合實力。確實有人是靠低價起價,確實有人是靠官方扶持,確實有人曾靠一招鮮,但是今日能夠脫穎而出的,其綜合全面程度,經營財務指標,市場競爭能力,都是相當出色的。嫉妒它們的時候,多想想當年那些為了省5.5個點堅決不進商城的大賣家,差別在哪:愿景;遠見;卓識;涅槃的勇氣和執著。今天的勝利,不是投機者的勝利,而是強者的勝利,品牌的勝利。競爭過于激烈是事實,感覺吃力艱辛不妨果斷退出,賭桌上自家牌小棄牌不玩亦是明智之舉,亦算審時度勢,不失瀟灑體面,但病病泱泱還膩膩歪歪一臉愁苦,只能徒勞空耗時間耽誤自身。
上一篇: 上一篇:天天特價為什么這么難通過?好幾次了都
下一篇: 下一篇:淘寶模板的使用時間是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