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全球”雙十一“,國際品牌沒準落單
我們已經正式邁入了十一月,在我們像平時一樣生活的時候,一場彌漫著硝煙的戰爭----雙十一大戰,正式拉開序幕,各大商家都捋臂將拳,準備著大干一場,但是那些蠢蠢欲動的國際品牌商們切莫高興的太早,可能這場已經歷經7年的大促可能與你無緣。
全球化、國際化是天貓長久以來的作戰策略,從2014年開始大規模的引進國際品牌,再到積極和美國costco、德國麥德龍、梅西百貨等國際零售商的戰略合作,大幅度的提高了全球商品的豐富度。
阿里巴巴CEO張勇在今年天貓”雙11“狂歡節啟動儀式上稱,全球化將是今年以及未來幾年雙11最重要主題。“這是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到今天,人們對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僅只需要中國的產品,更需要海外的產品。”
今年8月,曾有媒體報道,全球九成快時尚品牌已經在天貓開店,其中包括優衣庫、GU、無印良品、ZARA、Gap、Topshop、forever21、C&A、ASOS。此外,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截止今年10月,天貓國際已經有25個國家地區的5400個品牌入駐,并與各國政府及地區達成合作國家地區館12個。
毋庸置疑,天貓確實在匯聚全球海量商品和眾多品牌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績,消費者可以在更豐富和品質更高的商品中進行選擇。但有商家指出,國際品牌在今年雙11難免落入“陪跑”的尷尬境地。“從日常經營中即可看出端倪,雙11高舉全球化大旗反而會讓這一矛盾凸顯。”
該業內人士說:“天貓有足夠的能力將國外的優質品牌引入,但海量的商品都想成為家喻戶曉的爆款并不現實。在淘寶、天貓這樣的平臺上,任何曝光資源都被要求帶來對應的銷售和產出,在這種要求迅速見到銷售成果的環境中,不少國際品牌并不適應。”
的確有很多不為國內消費者所熟知的海外品牌開始涌向天貓,但眾多各有特色的國際品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展示機會。消費者想在了解這些品牌的渠道已經不再是天貓、京東這樣的大平臺,而是各種社交網站、興趣網站和朋友圈。
“利用有限的流量達到最大限度的銷售”和“實現全球化和時尚化”幾乎是兩個不能兼容的目標。實際上,在天貓2014年制定時尚化戰略的初期,如何平衡兩者之間關系的爭議就不曾間斷。當時天貓負責人喬峰曾表示,可以接受一定的、短期的銷售壓力。
上一篇: 上一篇:如何打造高權重淘寶寶貝標題
下一篇: 下一篇:如何通過淘寶網店裝修留住“雙11”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