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期間,“買買買”和“剁剁剁”的段子將“敗家”的女人們黑的體無完膚。社會習慣性地認為女性天生有強烈的購物欲望,而且經不住“降價、打折、僅此一天“等商業信息的誘惑,每逢雙十一購物節,為女朋友或妻子埋單的男性就會被貼上悲催的標簽。但事實卻不盡如此,根據國內大型第三方網店轉讓平臺搞號網(http://www.gaohao.com/)的數據調查,2010年以來,網購用戶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搞號網的數據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誰說男人不網購?
媒體報道中,因“雙十一”網購刷爆卡導致夫妻失和的有之,情侶互相埋怨對方買下大堆無用的商品的有之。但根據圖表中的數據,足以說明女人并不像媒體渲染的那么癡迷于網購,“敗家”的男人也大有人在。
據搞號網客戶經理陳女士的介紹,網購中男性用戶數量連續四年超過女性的確有相對準確的數據支撐,也有客觀的社會根源,只是以前人們出于社會習慣性思維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偏向于網購,而忽視了這一事實。
搞號網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題是“你認為男人最頭疼的三件事是什么?”,從中隨機抽取了200份男性問卷,發現其中72%的男性都回答的是“陪老婆或女朋友逛街”,可見絕大多數中國男性都是不愿意逛街購物的,他們更傾向于宅在家里,但購物又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因而網購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男性的第一選擇。而我們習慣性認為喜歡網購的女性,在回答“最愿意做的三件事”這一問題時,有86%的女性都提到了逛街,只有27%的女性提到了網購。可見,逛街是廣大女性必不可少的生活樂趣所在,尤其對于都市白領和家庭主婦來說,逛街的意義勝過網絡游戲之于男性的意義。
當下,網購的主力軍包括大中學生、都市白領、家庭主婦和青年務工人員,網購的主要商品主要是服飾和生活用品以及電子用品,在這幾個群體中,除了青年務工人員,其他幾個群體的女性購買服飾和生活用品更傾向于去實體店,既買得放心高興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幾個群體中的男性大多沉迷游戲或忙于工作無暇逛街。這就是男性網購用戶近些年來超過女性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男性網購用戶很多時候只是在替女朋友或妻子埋單罷了,女性的網購消費依然多于男性,但這一說法顯然難以立足腳跟,根據調查,超過90%的人網購都是用的本人賬戶,即使女性要男朋友或丈夫為自己埋單,也犯不著多此一舉用男朋友或丈夫的賬號來購買,只需通過他們的網銀或在線支付方式進行支付即可。況且,很多女性購買的商品都包括丈夫(男朋友)以及其他家人的,而男性多是出于自身需要而網購。難怪馬云都要親自為中國廣大女性正名,“為孩子買、為老公買、為爸媽買女人考慮別人比男人多多了”。
毫無疑問,在中國,掌握家庭經濟主權的普遍是女性,這也決定了女性的購物次數和支出均多于男性,但以上事實也告訴我們,在網購方面,男性的消費的確要勝于女性。因此,對于淘寶賣家和網上商城來說,今后的網絡營銷還需重新定位,不要一味地只考慮迎合女性網民喜好,更要對的上廣大男性網民的口味。
上一篇: 上一篇:應對當前中國網絡營銷的環境
下一篇: 下一篇:為什么購買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