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訪珠三角MCN培訓課堂:工廠老板學直播賣貨,應屆畢業(yè)生想成李佳琦 | 鈦媒體影像《在線》
【鈦媒體影像欄目《在線》,力圖準確記錄互聯(lián)網時代的個體。圖文、視頻版權為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使用,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視頻/工廠老板學直播)
新冠疫情重創(chuàng)全球經濟,大量中小企業(yè)遭遇危機,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珠三角這個“世界工廠”,短視頻電商、直播帶貨成了很多企業(yè)最迫切想做的事情。
2020年,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在就業(yè)壓力下,進入最炙手可熱的短視頻、直播行業(yè),也成為很多畢業(yè)生的選擇。
鈦媒體影像《在線》第106期,我們看到了20多位工廠老板的焦慮,他們努力學習直播,適應著讓人猝不及防的變化;我們還看到一些年輕的學生,他們之中有人懷揣著“成為李佳琦”的夢想,面對著出租屋的鏡子一遍遍練習著“直播開場白”。
工廠老板、應屆畢業(yè)生,他們都準備成為電商主播。
鈦媒體影像《在線》在珠三角深度走訪,將推出直播電商系列影像故事,本期為第一期。其他精彩故事將陸續(xù)推出,敬請期待:
《首飾賣場:從批發(fā)市場到直播基地》、《直播燈工廠:春節(jié)開始停過工》、《皮具城老板娘的直播故事》
23位工廠老板的直播課
6月6日下午,廣州,MCN機構培訓教室,參加直播培訓的企業(yè)主們通過手機觀看講臺上講師的直播演示。
6月6日,鈦媒體《在線》跟來自珠三角的23位工廠老板一起上了一堂電商直播課。
這23人來自服飾、箱包、化妝品、飾品、燈具、家具等行業(yè),都有10~30年從業(yè)經驗。但在短視頻和直播上,他們的經驗幾乎都為零。
受疫情和經濟環(huán)境影響,訂單銳減,為了讓工廠生存下去,他們或主動或被動,都想抓住“短視頻和直播電商這個機會”。
6月6日,參加直播培訓的學員。
據介紹,該MCN機構往期招收的企業(yè)學員里,年齡最大是一位67歲的皮鞋廠老板,外貿訂單銳減,為了讓企業(yè)找到出路,這位老板只好親自上陣來學直播。
“現在短視頻和直播電商的興起,相當于零幾年的淘寶。”現場一位學員表示,他錯過了淘系的紅利,不想再錯過“短視頻的紅利”。
一位做布料加工的工廠老板在直播課上練習直播。
一位做皮鞋的工廠老板對說,大企業(yè)可以砸錢轉型,但小企業(yè)要節(jié)省費用,只能老板自己做,所以很多老板都親自來學。
了解到,當天的學員,有人想通過直播給產品找代理商、給工廠找合作伙伴,有人則是為了賣貨。
一位做飾品的學員說,外貿訂單都停了,他只好讓電商團隊年輕員工都轉到快手抖音上,學做主播學帶貨,而他自己也從零開始學。
直播講師在臺上分析一名學員的直播數據。
這堂課主要內容是“怎樣在前5分鐘增加直播間人氣,留住進入直播間的人”。
講師演示完畢后,每位學員都被要求上臺進行5分鐘直播,直播要完成的任務包括“打招呼、提示點關注、擴充粉絲團、發(fā)福袋、話題互動”等。
“在直播間搞定1000個鐵粉,你一輩子不用愁了,1000個鐵粉足夠養(yǎng)你一輩子了。”講師一再強調維護粉絲關系的重要性。
一位工廠老板在講臺上直播。
一位做服裝工廠老板對鈦媒體《在線》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她做服裝行業(yè)十多年,從廣州知名批發(fā)市場十三行起家,有自己的服裝工廠、兩個服裝品牌,還有1688店和淘寶店。
2019年,她開始做抖音,但由于團隊都是做傳統(tǒng)電商運營的,對短視頻和直播不熟悉,所以一直做不起來,“做了跟沒做一樣”。
她讓電商客服轉型當主播,但直播效果很差;為了拍視頻,她還專門花一萬多買了個單反相機和幾個補光燈,但他們都不會用,設備一直閑置。
“我下載抖音3年,從沒看過,真的沒時間。”她對鈦媒體《在線》感嘆,像她這樣既要管工廠生產又要管銷售的小企業(yè)主,根本沒精力去思考轉型的事情。
疫情給了她時間,她想在學習結束后,帶著團隊往短視頻和直播上發(fā)力:“我有信心,我們還有機會做起來。”
每個人直播練習結束后,助教在白板上寫下每個人的音浪數,從很多人的抖音ID可以看出他們所在的行業(yè)。
第一階段最后一堂課結束,講師開始推銷第二階段進階課,向在場學員展示了一系列資源和課程安排。
推銷進階課程的現場播放了往期學員成功案例的視頻:一位做美甲的女學員在視頻里展示了自己的抖音小店后臺“57萬余元”的成交金額。
經過講師的一系列課程展示和推銷后,現場有4位學員當場交了3980元買了接下來的進階課程。
一位交了錢的學員對鈦媒體《在線》說,前幾年,自己特意派一個應屆生去杭州上課學電商運營,交了兩萬塊錢學費,但結果好像“學了也沒什么用”。
“后來我就知道,我們這樣的小企業(yè),凡事還是老板要自己學會才行。”
曾因A貨獲刑的工廠老板,想用短視頻做自己的皮具品牌
6月6日下午,廣州,鄧武榮在MCN講臺上做直播實操練習。
鄧武榮的公司有一家皮具廠,除了給幾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做做高端定制鞋代工,還有一個叫DIMY的自有皮具品牌。
代工業(yè)務訂單最旺的時候,工廠有300多個人,2020年復工后,工廠員工從80多人減少到30多人。
代工訂單減少,他和合伙人都想趁這個機會轉型,改變代工為主的策略,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
“同樣是皮鞋,一樣的用料和做工,大牌奢侈品賣九萬,我們只能賣八千,就是因為我們是個很小的品牌,沒人知道我們。”
鄧武榮認為,短視頻和直播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示產品的品質、工藝,為品牌積累粉絲,用更低的成本為天貓店和即將鋪開的線下合作門店導流。
做了幾年天貓店,一直不溫不火,推廣費用很讓他頭疼。鄧武榮介紹,他們的天貓店成交一單需要一到兩百塊錢的獲客成本。
“我們客單價比較高,比如我們六千多的公文包,在淘系不砸廣告根本找不到對應的客戶群體,但我們應該可以通過抖音很快找到細分用戶,再導流到天貓平臺。”
他打算把天貓的廣告投入降下來:“以前每個月10幾萬廣告費花在淘系上, 現在我們把這費用降下來,轉到短視頻和抖音廣告上。
天貓店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鄧武榮說,相比抖音小店,用戶更認天貓店,不管抖音做得怎么樣,如果沒有天貓店,“想做成品牌都很難”。
工廠車間,一張剛剛被打上DIMY品牌Logo的鞋墊。
“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我以前做過A貨,出過兩次事。”鄧武榮曾經有過兩次“教訓”。
他出生于1983年,來自江西撫州,高職在北京學電子商務,畢業(yè)后輾轉撫州、深圳短暫打工,還和同學在上海開過網店賣服裝和化妝品。
2011年,鄧武榮轉戰(zhàn)廣州,開始賣“愛馬仕”皮帶:一百多塊錢一根,最貴的也只賣一千,“當時網店到處都是,特別好賣”。
他生意很好,不只是網店,線下的微商、代購、二三線批發(fā)商,各個渠道的人都來“進貨”,最大一筆單,客戶一次性批發(fā)了價值五百萬的貨。
鄧武榮見皮帶賣得好,又開始做“愛馬仕”包。他和一位“手藝高超”的人合作,通過一些渠道拿到了愛馬仕工廠挑剩下的皮料,專門做假的愛馬仕包。
6月7日,鄧武榮辦公室展示的鱷魚皮帶。
越做越大,真的迷失自我了。”他們生意很好,做到“市場前三”,還在皮具城開了批發(fā)檔口。
一個正品鉑金包7~8萬,鄧武榮做出來的A貨賣5~6千。
“愛馬仕包有200多道防偽技術,有幾道最難的一直沒被A貨市場突破,我們當時突破了一個最難的,提升了整個A貨的仿真度,所以我們生意最好。”
他甚至還有個身份:愛馬仕貼吧的愛馬仕鑒別師。
2013年年底“突破技術”,2014年10月份,鄧武榮遭人舉報,被公安機關抓獲。他在一個小區(qū)租了10多套房子專門壓logo,這些窩點被公安全部端掉了。
被拘留5個月后,鄧武榮被判緩刑2年半。
6月7日,廣州,工廠車間,技師傅準備處理一雙鴕鳥皮鞋。
緩刑期間,鄧武榮又想著東山再起,開始模仿法國奢侈品牌Berluti。他仿得太像,驚動了Berluti品牌方,品牌方報了警。
警方監(jiān)控了鄧武榮兩個月,鎖定了他公司和工廠所有人,最后出動100多警力,在批發(fā)檔口、寫字樓、工廠、倉庫同時收網。
鄧武榮再次被拘留,他害怕極了,預想自己可能要被判刑至少5年。
關押37天后,鄧武榮被釋放了,因為他沒有加Berluti的Logo。從看守所出來后,他決心不再做A貨:“再不搞了,跟他們沾邊的都不搞了。”
鄧武榮說,A貨害人不淺,他痛恨A貨:“憑什么我做得好,就一定要仿你們呢?”
“我們中國人的工藝水平不輸國際大牌,但如果一味模仿,只要做得有點起色,就會被品牌方找麻煩,那樣一切又都歸零。”他決心要做自己的品牌。
后來,他遇到了現在的合作伙伴,一位在皮鞋行業(yè)30多年的老設計師,雙方一拍即合,設計師有一家工廠,可以提供有力的供應鏈支持,鄧武榮負責銷售。
6月7日,鄧武榮在工廠展示廳的直播間做直播,教抖音粉絲如何保養(yǎng)皮鞋。
鄧武榮開通了兩個抖音號:企業(yè)藍v用來展示產品和工藝,讓客戶明白“東西為什么賣這么貴”;另一個是劇情號,主要用來打造他個人人設,通過劇情短片吸引粉絲。
企業(yè)藍V他打算用自己團隊做,而劇情號的視頻策劃、拍攝、剪輯、輸出全部交給MCN來做,他本人只要負責出演一位設計師。
按合作的打包價格算下來,MCN每個視頻收費大概兩千元左右。
鄧武榮沒有打算招主播。皮具工藝和專業(yè)知識很龐雜,鄧武榮說,如果讓一個主播去學習,成本太高,而且培養(yǎng)出來了,主播一跳槽,他損失就大了。
6月7日,廣州,鄧武榮(中)在皮鞋工廠。
最讓他頭疼的問題是團隊,手底下有一個跟隨自己多年的電商團隊,成員都有十幾年傳統(tǒng)電商經驗,讓這些人轉型到短視頻和直播電商,有一些難度。
鄧武榮跟班上其他學員交流,發(fā)現大家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團隊沒有人做可以這件事,市場上也缺“合適的人”。
鈦媒體《在線》看到,在某招聘平臺上,鄧武榮發(fā)布了電商運營、淘寶美工、文案策劃、編導、直播策劃、視頻策劃等10個崗位,發(fā)布2個月,視頻策劃崗位只收到5份簡歷,而淘寶美工的簡歷收到了500多份。
工廠地理位置也是一個制約因素:距離這里最近的地鐵站在5公里之外,對很多年輕的上班族來說,這個地理位置缺乏吸引力。
6月7日,廣州,鄧武榮走出工廠大門。
“在工廠只是暫時的,打好供應鏈基礎就去寫字樓。”鄧武榮計劃搭建5~6人的基礎團隊,再從園區(qū)搬到寫字樓,進一步招兵買馬。
鄧武榮計劃重新裝修工廠車間,讓車間具備直播條件。“我們可以讓客戶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鞋子是怎樣做出來,做到哪一步了。”鄧武榮說。
畢業(yè)生:我想成為李佳琦
2020年6月6日,廣州,MCN機構廣州華泓的直播教室,幾名來自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上電商直播課。
根據智聯(lián)發(fā)布的報告,2020年疫后復工春招中,電商直播相關職位數量同比上漲超過80%,招聘人數增幅達130%以上。
面對市場需求,這家MCN先后與廣東11所高職院校簽約,在短視頻、直播電商的教材編寫、專業(yè)教學、人才輸送等方面開展合作。
線上培訓結束后,有意愿和條件的學生,可以到線下進一步免費學習,并在講師的指導下開展實踐。
廣東生態(tài)工程學院電商專業(yè)學生阿樂(左)在進行直播實操,他的同學在一旁擔任直播助理。
在直播實踐課上,學員要用自己的抖音賬號輪流直播,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一套既定帶貨流程,結束后由講師一一點評。
這是阿樂第二次直播,他仍然有些慌張,除了按照流程練習,他幾乎沒有自由發(fā)揮。直播間人數寥寥無幾,幾乎沒有互動,他只能硬著頭皮尬聊。
“看別人直播”和“自己直播”之間有一道鴻溝:別人看起來都那么從容,自己對著屏幕講話,屏幕都變得一片模糊,印滿話術的直播腳本也變成白紙一張。
直播時,遇到有人在直播間互動,阿樂還不能熟練地接話。不過,他說做主播并不是他的興趣,他對短視頻興趣更大,想要成為一名編導。
直播結束后,學生們在聽講師點評。
鈦媒體《在線》在現場看到,講師對每位學生都分別提出了10多個意見,涉及語言表達、互動、控場等方方面面。
介紹產品,要說是好物分享;不能說搶完了,要說秒完了;人氣下降要及時改變話題;時刻關注直播間的氛圍,要控場……
并不是每個人都想做主播,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最后MCN和他們之間雙向選擇。
一名最開始想做攝像的學生,發(fā)現自己有表演天賦,就開始研究短視頻表演,想成為一名短視頻達人。
一位女生說,想做直播帶貨幕后的運營工作,因為“主播是吃青春飯”。
6月6日,廣州,培訓課結束,小潘回到出租屋,洗臉準備休息。
也有人想要成為主播,小潘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廣東生態(tài)工程學院的學生,受疫情影響,學校到6月26日開學,那之前宿舍不能住,為了上MCN的課,他從老家提前來到廣州,在城中村租了個單間。
這個單間月租650元,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租房。入住前,家人讓他買被子,他堅持讓家人寄來了家里的被子,他覺得外面的被子沒有家里的被子蓋著有感覺。
6月6日,廣州,小潘在出租房里刷短視頻。
他學的電商專業(yè),看到直播帶貨的趨勢,他報名參加學習,想要成為一名電商主播。
劉強東是他的偶像。“他很勵志,去上大學時全村人送雞蛋給他,大學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劉強東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給了小潘鼓舞。
6月8日,廣州,小關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
小關也是廣東生態(tài)工程學院電商系學生,他的目標是成為李佳琦那樣成功的主播。
“直播帶貨是個機會,可能會改變我的命運,那么多主播,說不定下一個就是我火起來。” 參加MCN培訓之前,小關已經開始在抖音上制作視頻。
他每天都直播,并且觀看其他主播直播,學習他們的直播技巧。
小關在出租屋上學校的網課,這是他最感興趣新媒體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是拍攝一條視頻,并在西瓜視頻上獲得500以上的播放量。
這套一居室的出租屋,是在廣州工作的姐姐租的,上培訓課期間,他在這里借住。
小關來自廣東陽江海陵島,當地有一個網紅景點“十里銀灘”,吸引了很多網紅達人前去打卡。
他家在當地開旅館,常有入住游客拍攝Vlog,見多了以后,父母也很支持小關做短視頻。
“如果我做得還可以,就可以給自家的店加宣傳。”小關對鈦媒體《在線》說,父母對他的期待是“小有名氣”就行了。
6月8日,廣州,小關在對著鏡子練“直播”。
小關每天都對著鏡子練直播。在陽江老家墻上,有一面更大的鏡子,他可以看到自己全身。在出租屋這面鏡子里,他只能看到自己的臉。
他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和手部動作,如果覺得僵硬不自然就反復練習。每天早中晚,他要對著鏡子練3次,每次至少1個小時。
6月8日下午,他對著鏡子練習的是一段直播開場白,類似于自我介紹,這是直播課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內容。
練習時,他把手機架在一旁,錄下練習過程,最后再回看、總結。在陽江老家,他還會對著鏡子彈吉他,當作是“直播暖場”。
小關在對著鏡子練習“直播”。
一旦真正打開手機直播,小關會陷入腦袋空白的狀態(tài),如果沒人互動,他說話時會有些不流暢。
在培訓班上課直播,小關會特意擋住直播間人數,讓自己更好地自由發(fā)揮。
“剛開始不熟練,主要是心態(tài)要好,要堅持。”小關對鈦媒體《在線》說,他想成為李佳琦這樣的帶貨主播,即使成不了他,也要努力向他看齊。
他覺得李佳琦非常勵志,很值得學習,尤其是他成名前付出的艱辛、面對質疑的不退縮和通過自己一次次努力達成目標的精神。
“剛開始也沒人知道他,他還是不斷地播,成就了自己。” 小關說,他2020年的目標是學會直播帶貨,賣出至少10件商品。(圖文/視頻 鈦媒體 陳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上一篇:秀出你的美好生活 “云南生活方式”短視頻大賽6月啟動
下一篇: 下一篇:鄞州橫溪垃圾分類抖音直播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