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B端產品MVP的思維邏輯:6個維度、3個原則和1個量表
作為B端產品經理,在開始新產品設計時,往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是MVP如何定義。由于B端產品涉及的業務比較復雜,通常需要從多個角度考慮產品MVP的設計。
B端產品的MVP是如何界定的呢?基于過往經驗與積累,筆者總結了一個B端產品MVP的思考框架:即6個思考維度,3個基本原則和1個分析量表。這個思考框架是從乙方角度出發的,在此分享給大家,它對于做B端產品應該有比較好的普適性。
B端產品MVP設計建議從6個維度思考,這六個維度分別是:需求、能力、技術、應用、組織和競爭。
(1) 需求維度
需要考慮的問題有:
新產品瞄準的是哪些應用場景?
新產品要解決誰在這些場景下有哪些問題和需求?
當前客戶的TOP3的痛點是什么?
(2) 能力維度
需要思考的問題有:
新產品與原有產品或服務能力之間是什么關系?是橫向拓展還是縱向延伸?
現有產品經理團隊在能力儲備上是否支持產品橫向拓展?
現有產品經理團隊是否能支持產品向縱深方向拓展?
(3) 技術維度
需要考量的問題有:
新產品需要哪些技術來實現?
現有技術團隊有沒有掌握這些技術的人才?
是否招聘相應的技術人才?
是否需要采取部分外包的開發策略?
新產品開發排期的優先級如何?
(4) 應用維度
需要厘清的問題有:
客戶需要的是局部調優式的產品還是全面提升式的產品?
局部調優式的產品應涵蓋哪些功能?
全面提升式的產品應包含哪些功能?
(5) 組織維度
需要權衡的問題有:
是否需要引入更懂行的B端產品經理?
原有項目交付式運營模式向產品化運營模式轉變,對業務運營模式會帶來哪些影響?
組織結構是否需要調整?如何調整?
(6) 競爭維度
需要考察的問題有:
新產品瞄準的領域目前有哪些競爭對手在布局?
競爭對手的產品有哪些特色或亮點?
競爭對手的產品的功能哪些是可以借鑒的?
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突出自身的特色,打造產品的優勢?
02、遵循3個原則不同的公司在新產品開發立項時可能有不同的導向性,比如:技術導向注重基于現有開發能力去做能實現的功能,業務導向則先要滿足客戶需求、實現業務的KPI。不論是何種導向,在這里筆者建議定義B端產品MVP時都要遵循三個通用的基本原則,即:突出優勢、先易后難、內外兼顧。
突出優勢:即要求B端產品MVP設計時要注重基于企業自身當前的能力優勢,比如是在數據治理方面項目驚訝積累較多時,可以考慮將數據治理方面的技術能力、方法論等進行產品化。將企業自身有比較優勢的能力進行產品化輸出,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先易后難:在定義B端產品MVP時就要考慮后續的實現難度,一般都應該從簡單的功能開始,循序漸進、逐步豐富。當然,MVP還要求能形成一個可work的產品模型,能讓客戶先用起來、能解決一個問題。
內外兼顧:定義B端產品MVP往往需要有大局觀,進行通盤考慮。一方面要滿足客戶需求,和著客戶的節拍,另一方面還要協調內部資源,讓產品開發與測試有序進行。所以,要內外兼顧,這就要求B端產品經理要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
03、采用1個量表6個維度思考、3個基本原則都是從定性角度出發的,具體落實的MVP的功能層面就需要用量化的方法來進行功能優先級的排序了。筆者經常用到的是優先級指數模型,該指數的分子是由產品實現的積極要素構成,分母是由產品實現阻礙因素構成的。
以B端數據產品的功能優先級排序為例,優先級指數設計時一般分子包括需求緊迫性、功能價值、需求普遍性、數據支持度和資源準備度,需求越緊急,則打分越高(一般5分制),功能可以解決的問題越有價值打分則越高,功能適用的場景越多、需要的人越多則越具有普遍性,數據資源儲備越到位、數據基礎越好則打分越高,產品經理團隊、政策支持力度、領導重視程度越高則越有利于產品開發。
分母包括技術實現難度和開發成本,B端數據產品的開發實現需要的技術越復雜,則實現的難度越大,打分越高。同理。耗費的人力物力越多,則開發成本越高。基于此,將這些梳理出的產品功能按照這7個維度進行量表打分,最后將打分結果代入到公式:優先級指數=(需求急迫性+功能價值+需求普遍性+數據支持度+資源準備度)/(開發成本+技術實現難度)中,得到優先級指數的排序,排序靠前的功能項基本上可以納入MVP的范圍內。
以上就是筆者在進行B端產品MVP定義時所用到的一套方法,即:6個維度、3個原則和1個量表,雖然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還是希望能對大家做B端產品設計時有所啟發。
-END-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B端產品MVP的思維邏輯:6個維度、3個原則和1個量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現在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短視頻時代,如果需要抖音廣告開戶,抖音直播間付費推廣開戶或者托管的,都可以找我們咨詢,現在開戶優惠多多,還有返點,添加微信了解:veteran88
上一篇: 上一篇:從沒提過私域的鐘薛高,卻走在私域最前排
下一篇: 下一篇:實體店如何運營私域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