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用戶量過億的產品是這樣做用戶留存的(實戰篇)
本文內容是操盤實戰后的總結,可復用性極強。
做增長的小伙伴一定都聽說過“蓄水池理論”,說的是企業的用戶量就像是一個大大的蓄水池,上面有一個管子在源源不斷的注水,下面有一個管子在嘩嘩的往外淌水,水池永遠都裝不滿,聽上去就覺得很浪費。
這里上面的管子叫“拉新”,下面的管子叫“流失”,很多企業做用戶增長只知道拼命的拉新,花費人力物力如流水,蓄水池里的水卻越來越少,就是因為不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想要水池變滿,先要把下面的管子堵上,堵的越死越好。
所以,開始拉新之前,一定先想好怎么留存。
一、做留存之前要先明確留存的價值是什么?1、讓每一分錢花的有價值我兩年前做的一款產品在推廣上每個月要花掉兩百多萬的推廣費用,產品的留存每提高1個百分點,我就能省幾萬塊錢,而這1個百分點的提高可能就是因為優化了一句文案而已,所以請牢記,細節里面都是錢。
你想想那些每個月花掉上千萬、甚至上億渠道費用的產品,留存每提高一個點,貢獻的價值都是巨大的。
2、留存用戶給產品帶來的復利首先留存應該是貫穿整個用戶生命周期的,用戶在產品中所接觸到的每一個觸點(產品流程、彈窗廣告、引導文案…),都會決定他是否會留下來,是否會對產品產生了信任感,是否愿意向身邊的人推薦這款產品。
如果你成功的把用戶留了下來,并且還打動了他,那他就有可能持續推薦身邊的人使用這款產品,你的用戶蓄水池就有源源不斷的免費水流進來。
二、那留存應該怎樣做呢?前文說過,做用戶留存不能只局限在某個環節里,而應該是系統性的,貫穿整個用戶生命周期的。
我們把AARRR模型拉出來看一下:Acquisition(用戶獲取)、Activation(用戶激活)、Retention(用戶留存)、Revenue(獲得收益)、Referral(推薦傳播),每一個環節都分布著無數可以優化的點,下面就一起梳理下如何系統性的做好用戶留存。
用戶路徑的設計可以分為設定預期、關注現實、調整差值三個步驟。
(1)設定預期做好預期管理在做留存時格外重要,要做到以終為始,先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再去設計用戶路徑,保證新用戶進入產品后是按照既定步驟在使用產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盡快的找到產品的價值點。
因為產品對用戶有價值,用戶才會留下來。
反復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用戶希望在一個怎樣的場景下看到哪些信息?來解決什么問題?
如果新用戶進入產品后沒有得到明確的引導,可能操作幾下發現產品沒解決預期中的問題,就直接退出殺死卸載三連了。
產品邏輯特別復雜的,一定要設計多條路徑,以承接不同需求的用戶,考慮的越周到,留存效果越好。
(2)關注現實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設計好用戶路徑之后不是萬事大吉了,因為實操起來你會發現用戶會以各種路徑使用產品,更會以各種奇奇怪怪的方式在流失。
可能是產品太難用,可能是未達到預期,也可能是被其他信息吸引跳轉了一下然后就找不回來了。
以電商為例,用戶從啟動、到選品、到添加購物車、到填寫收貨地址、到支付,這個主鏈條用戶會被各種頁面和促銷活動分流掉。
流量就像一條河一樣,向前流淌的過程中會分成多個支流,最終只有其中幾條支流能到達目的地,我們必須把所有支流以數據的方式呈現出來,找出那些造成流失的節點。
找到流失的節點之后,就需要對最初設計的用戶路徑進行修正。
以手機號登錄為例,傳統的登錄方式是這樣的:
step1 輸入手機號
step2點擊發送短信驗證碼
step3輸入驗證碼
step4點擊登錄按鈕
稍微優化一下是這樣的:
step1輸入手機號,校驗通過系統自動觸發獲取驗證碼
step2輸入驗證碼,無需人工觸發登錄按鈕,校驗通過系統自動觸發登錄
再優化一下是這樣的:
step1 自動獲取本機手機號,點擊登錄,搞定!
一個登錄動作,可以從4步簡化到1步,中間減少的都是流量的損耗。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去找到差值,記住一個關鍵詞叫做“觸點”,觸點指的是我們把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每一個頁面、每一個環節都拆解開來,拆成圖片、文字、按鈕、視頻、動效…這樣一個個最小單位的元素,每個觸點都可能產生差值。
下圖是最近優化的一個微信分享卡片,前面是原始方案,后面是優化之后的,哪個效果好一目了然。
做用戶分層的目的是為了更精準的運營站內的流量,避免出現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況,做用戶分層可以從兩個維度入手:
(1)用戶的個人屬性主要包含性別、年齡、地域、收入、職業、設備型號,這六點構成了用戶分層的基本層。
(2)用戶的行為屬性主要包含用戶的活躍度、停留時長、使用產品的深度和廣度、觸發不同行為的次數,這四點構成了用戶分層的動態層。
在實操過程中,動態層更重要一些。
以電商為例,最常關注的三個指標是消費頻次、消費金額、最近一次消費的時間,通過這三個指標就可以進行用戶價值分層,也可以進行活躍度分層,這些分層結果決定了我們最終運營策略的輸出,例如促活策略,L30-,L30+,L60+的營補策略一定是遞增的,其中每個層級又可以拆成n個小層級。
做好框架,按照對應指標多拆幾層,盡可能把顆粒度做細。
3、精細化運營做任何運營動作之前一定先想清楚目的是什么,是提升DAU?是提升GMV?還是提升購買轉化率?
一個運營動作最好只瞄準一個問題去展開,針對用戶留存的精細化運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數據模型做留存最常用到的數據模型有三個,分別是用戶漏斗模型、用戶生命周期模型和RFM模型。
用戶漏斗模型一般用來看全盤,從流量獲取、到注冊、到首購、到復購,流量是不斷衰減的,在每一層都可能出現不同的問題。
如果從流量獲取到注冊用戶流失過多,問題可能是獲取的流量不精準,用戶觸達產品之后發現嚴重偏離預期價值就離開了;
如果注冊到首購用戶流失過多,問題可能是新手引導和新手福利做的不好,沒能讓用戶快速的找到“爽點”并完成購買;
如果首購到復購用戶流失過多,問題可能是首購優惠力度過大,吸引了很多非目標用戶過來薅首購的羊毛,也可能是首購商品履約做的很不好,導致用戶滿意度過低而不再復購。
用戶生命周期模型一般分為新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五個階段,覆蓋了用戶從接觸產品開始到與產品關系終結的全過程,做用戶留存就是盡可能的延長成長期和成熟期的時長。
如果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用戶體量是一條向上的曲線,說明產品目前的用戶留存狀態是相對健康的。如果新手期的用戶體量占比過大,說明產品留不住用戶,需要源源不斷的引進新流量才能撐下去,這種產品早晚都會出問題。
RFM模型主要用來監測用戶的活躍情況,是穿插在整個用戶生命周期過程中的。以電商舉例,通過持續的關注用戶的消費頻次、金額、時間,可以判斷該用戶目前的活躍情況和和價值度,依據RFM數據給用戶做分層,再對應不同的策略。
做留存的運營策略可以分為三步走:定位問題 ?? 找出原因 ?? 制定策略
定位問題就要依賴于上面提到的數據模型,沒有數據做支撐的分析90%都是在瞎扯淡,千萬不要覺得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沒有誰能依靠體感做到絕對正確。
在初期產品運營策略制定的時候你無法了解所有人的想法,所以產生偏差也是正常的,只能靠數據一步步的去修正。
數據報表經過分析之后,99%的情況下出現問題的原因就已經呈現在你的面前了,例如你發現平臺某個活動昨天的下單量突然降低了30%,那你就把DAU、訪問UV、購買轉化率三個指標列出來做一個環比,可能就發現昨天的訪問UV下降的特別多,這個時候原因就找到了:活動的曝光出了問題,那你就可以圍繞提高曝光去制定策略了。
在制定策略的時候也同樣要做到以終為始,先搞清楚用戶的預期價值和產品能提供的價值,再去優化流程或者新增運營手段。
4、尋求突破在做用戶留存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對這種局面:感覺自己十八般武器都用盡了,但用戶還是在不停的流失,而且流失率還越來越高,讓你疲于應對。
如果你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可以停下來,去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么?(2)圍繞著核心需求,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延伸出來的需求?(3)我該怎樣超出用戶的預期?思考這幾個問題的原因在于,不管你是做線上也好,實體也罷,如今的生意很難有邊界可言,行業生態從增量變為存量,所有企業都在撕扯流量,你只有不斷的去滿足用戶新的需求,不斷的去擴張服務的邊界,才能保證自己的用戶池不被擊穿。
畢竟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END-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用戶量過億的產品是這樣做用戶留存的(實戰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現在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短視頻時代,如果需要抖音廣告開戶,抖音直播間付費推廣開戶或者托管的,都可以找我們咨詢,現在開戶優惠多多,還有返點,添加微信了解:veteran88
上一篇: 上一篇:案例拆解 | 茵茵優品“狗屎運大作戰”活動如何做到日增近10W
下一篇: 下一篇:淺談ToB市場精細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