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一份未完成的產品推廣方案,附我對產品運營的最新思考
出于保密考慮, 這款產品不能透露具體的產品內容和名字,這是一款針對美妝的社區產品,好吧,你就暫時這么理解好了,看完你會覺得這個并不重要。
網易XX產品推廣方案 用戶群體分析1. 前期的推廣中,主要應該針對三類用戶:
2. 百度指數的用戶畫像:
關鍵詞“美妝”
根據百度搜索數據數據顯示:
根據用戶群體分類,大致上是圍繞著:
PS:過去我們將PGC認為是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這里的PGC我指的是有一套自己的思考體系,在相關領域有了不錯的內容產出,有了不低的關注人數,出了若干心得和教程,我將這類用戶稱之為PGC;也就是它們的內容是自己長期積累的思考不一定是絕對專業,但是確實對很多有需求的人有所幫助。
推廣方案下面主要根據用戶排位優先級來確立推廣方案:
推廣方案:如何獲取更多的UGC用戶?大多數PGC用戶雖然發布的內容質量不錯,但由于這部分用戶數量較少,而且都在其他平臺有了不低的關注,想要讓他們到新平臺發布內容,難度較大。而UGC用戶則是存在于各個平臺各個地方,不難挖掘并且讓他們到新平臺發布內容,難度相對較低,而且往往內容質量也不錯,而且UGC用戶也更愿意分享它們的內容和心得到社交平臺,讓朋友一起來看以及評論,帶動其他人轉化為產品用戶。
參考案例:
(1)蟬游記
通過設計算法短時間獲取大量有效用戶蟬游記團隊通過設計算法,抓取發布旅行微博以及用戶,并判定這條微博是否符合旅行的特性,比如設定了關鍵詞篩選,多種過濾機制,每天抓取大量的有效針對用戶。
同時針對這部分用戶,采取機器人評論,推薦產品的特點。關于這個點,我個人的理解是由于每天都能獲取大量的針對性用戶,所以更多的還是采取機器人快送推送,不打擾用戶的方式。
這種種子用戶挖掘算是增長黑客的玩法,利用某種技術方式或是借助外力,用較小的資源快速的獲取用戶的增長。
PS:我在某些問答社區和個人公眾號上有些關注數和文字內容,會有些人來給我發私信問我能否到他們社區去發布內容,或者參與產品內測。
對于第二種這樣的我是直接拒絕的,知乎并非微博,而且私信打擾,會讓用戶覺得反感,更不利于產品推廣。第一種這樣的我會看下在考慮下,然后問下他們我需要干嘛,我可以獲得什么,然后在考慮要不要參加他們產品的內測。
不同的社交產品和問答社區用戶特性都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產品種子用戶挖掘階段,我們需要根據用戶的特性去構思文案,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文案都要有所區別,而且一點點小小的改變可能影響就會很大。比如,蟬游記的對話機制實際上就是反復權衡過后然后最終確立的簡單不打擾的評論對話文案。
另外一個點就是我最近思考的,針對那些能產出內容的用戶群體,你想邀請他們參加產品內測成為種子用戶,你得“尊重”他們,這點怎么做,我會在下面一個具體案例中談談我的思考。
如果說增長黑客的手段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或者大量用戶,那么用產品思維來打造某些功能去引導用戶自主推廣宣傳完成初期用戶的快速拓展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2)網易云音樂:打造“差異化”、“個性化”產品功能。
云音樂13年進入在線音樂行業時競爭激烈,如果讓用戶遷移產品,用戶就需要重新創建歌單,這樣太麻煩導致很多用戶不愿意,所以當時云音樂的團隊針對這部分用戶主要做了兩個主要功能:
針對沒有歌單的用戶,王詩沐團隊嘗試著從用戶角度去揣摩那些沒有歌單用戶的特性,然后針對這部分用戶去給他們開發了歌單推薦,不同的特色欄目音樂,幫助他們更好的使用產品去聽歌。
所以,最后總結下來應該是三個點:
以上兩個案例很典型,分別是從運營和產品的角度去挖掘產品用戶,前面個案例更側重產品初始階段,后面的是產品的核心發展階段。這些產品的成功遠不止這么點看得到的東西,而是它們自身團隊的發展和積累,以及對行業的判斷。
我最近研究了很多的UGC社區做的很好的產品,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無論是運營還是產品經理最難的地方不在于技術或者說是技能的運用,而在于“同理心”。你能更好地理解用戶,能夠從不同的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使用場景,產品這個崗位通常要求你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特的觀點,而同時又要求你能夠站在不同的用戶思考問題。 說來簡單,卻是最難的地方,這也是俞軍在知乎上說到的校招的產品經理的天賦的問題。
運營,無論是文案還是推廣,都需要對人性的揣摩。好的UGC運營體系,好的內容文案,都是大量的長時間的積累和練習的結果,多方位嘗試之后,找準自己擅長的領域深入,這也是我對自己接下去的路途的規劃,多去學習別人的思考路徑,多去實踐,成為一名合格的互聯網運營從業者。
講完案例,回到內容UGC用戶的挖掘,小丸子告訴我:他們嘗試了去從很多地方挖掘那些已經產出過相關內容的用戶,發現很難,要不就是同類產品相互沖突,要不就是別人不回復或者直接拒絕。
我自己仔細想了下,如果我是對這方面比較了解的用戶,如果別人來邀請我去他們產品內測,我會比較在意什么,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尊重”,第二個就是“利益”。有的用戶是需要利益去刺激,而有的用戶則需要我們去引導。所以,我就跑到某個社區找了些相關領域的人私信聊了下,具體的內容如下:
圖片內容倒著看:
我花的時間不多就一到兩個小時,發了10多個用戶,最后幾天下來陸陸續續回復溝通的用戶還不少,大多數用戶一開始在聽到某某產品的時候都是拒絕的,我的想法就是盡可能的先了解她們,然后說說她們的內容,在聊聊產品和她們的內容的對接點,很多用戶都能夠接受,并且愿意下載app嘗試去玩玩,了解一下。
所以,針對這部分能夠產生內容的用戶,我的觀點就是學會“尊重”TA們,你先花時間了解TA們,這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拉新效率。雖然看起來這個方法很浪費時間,可是實際上,一個用戶最多花費你10分鐘時間。如果耐心一些,我認為是能夠短時間拉到上百產出內容用戶,并且這部分用戶是愿意主動發布內容,然后去幫助產品推廣宣傳的。
很多社區產品,都需要你花時間去“了解”用戶,在這個基礎之上,去嘗試推廣你的產品,當然如果你能有一份清單,上面有很多很多針對用戶,那又另當別論了,參照蟬游記。
除了尊重之外就是利益,想要短時間快速獲取大量用戶,你需要用利益去刺激用戶,線上采取活動拉取好友發布在app發布內容獲得獎勵,線下投入渠道資源,邀請用戶下載app發布內容獲取獎勵。
據悉,這兩個方案也他們目前在做的,線上邀請朋友發布心得內容獲取小禮品,線下和高校組織合作,關于這兩點我最近也還在思考,具體怎么做比較適合,所以先放放,放到下一篇文章再說。如果你對美妝有興趣,歡迎交流。
上一篇: 上一篇:抖音怎么提高引流和營銷的效率?增加抖音粉絲技巧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的算法推薦機制分析,抖音注冊與抖音養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