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國內CIO領域第一盛會的CIOC-全國CIO大會于 7 月 20 日在青海·西寧盛大舉辦。本屆大會以“新IT賦能新業務”為主題,來自全國的 300 余位CIO在大會中共聚一堂,就新技術、護航“互聯網+”轉型和CIO價值提升這三個方面進行相關討論和分享,用最接地氣的不雅觀點、最實用的實戰經驗、最前沿的技術和最新的產品共同碰撞出屬于CIO的精彩火花。作為中國領先的應用性能辦理辦事提供商,聽云CEO張濤受邀參加本次大會,并頒發了題為《走出數字化轉型的暗中森林》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聽云CEO張濤
聽云是一個創業公司,在這個領域內我一直說我們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其實我們在這個領域里面是全中國做得最好、最大的一家公司。大家知道,在過去的兩到三年中,風投都在追一家什么類型的企業呢?To B,企業辦事。而企業辦事內有一個新的商業模式-SaaS。
我演講的標題問題改為了《走出數字化轉型的暗中森林》,今天不是在這里講技術,是想跟所有CIO們分享我在這 20 多年來做IT帶領企業的一些經驗。去年同樣也感謝范總給我一個機會,去年我第一次參加這個會。我當時講的是不會花錢的CIO不是好CIO,不站在CIO的角度去思考的CIO必然不是好的CIO。我今天想說一件事,如果一個不從CIO的角度思考的CIO,不是一個好的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
CIO的數字化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社會的生產效率得以指數級的增長,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數字化保留》這本書,我 1998 年讀過。當我們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回頭想想信息革命是指數級的增長嗎?效果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比擬怎么樣?

帶著這些問題,大家都在思考今天的信息化、互聯網化和中國創新轉型,很多時候都釀成了一窩蜂,大家都覺得本身不談數字化轉型就不高大上。因為聽云已經辦事中國互聯網十年了,70%的互聯網企業,像BAT、京東、小米、 360 等,你能數得出名字的企業70%都是聽云的客戶。但是當你把本身的人生視野放到 20 年的時間維度去看,我告訴你一個數據,一般創新型企業的存活率過不了 3 年。一個 7 年的創新型企業或者創新型的業務,它的留存率失敗率是五個 9 以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間,就會用到今天談的數字化轉型,其實我是想用看互聯網企業這么多年的經驗,看企業辦事這么多年的經驗,和在座的CEO和CIO們去分享這個背后的暗中面是什么,暗中森林是什么。
談數據化,大家必然會談的是這幾樣東西:云計算、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移動信息化。有幸我本來在諾基亞工作,我們 2002 年就開始做移動銀行和手機銀行, 2004 年我們差點就做成中國第一個手機銀行,包孕用2G、2.5G、3G加速,提升所有的網絡通訊能力。其實這些在我看來,各位CEO、CIO在意的只是數字化轉型中的數字化的能力,這個能力真不消擔心,因為有太多人幫你做了。就像今天各個云廠商,公有云、私有云、OpenStack、各種方式做的,區別只是你怎么選擇罷了。所以今天談使命,我覺得我們的使命不該該聚焦在這兒,作為CIO應該聚焦別的一個領域,叫做數字化的領導力。在座的CIO不是企業的運維經理和研發經理,各位是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應該關注的是數據化的核心領導能力。
數字化轉型的終極目標
我本年 47 歲,受過各種辦理培訓,上過各種研究生的課程。從我剛才講的移動互聯網2G、2.5G、3G,從早期的廣域網、網格計算、技術等等,我始終認為它是時間的因子。我們做創新,數字化領導力的核心是什么?其實只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為企業提升企業的效率,內部溝通的效率、外部溝通的效率、企業業務和系統之間的效率、機器和機器通信的效率。
第二件事情是成本,我們關注效率的同時要關注我們的成本。早期我們在一個純產品時代的時候需要重點關注成本,然而今天是在互聯網時代,需要關注的更重要的因子是用戶體驗。
第三件事是我們做的數字化轉型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是效率、成本和用戶體驗的提升。這個事情在企業發展的差別階段或者創新的差別階段它的關注指標是紛歧樣的。從早期的創新者到有愿景的人,到早期的大眾用戶,再到技術和市場的匹配,中間必然會有一個鴻溝,因此創新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你的產品能不能解決問題;第二個階段是你的產品是不是適配這個市場,有沒有真實用戶,有沒有用戶愿意做交易和付費;第三個階段是你的新業務和新產品能不能幫手你的企業實現企業的擴張。數字化轉型不是目的,而是要關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提升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