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亞馬遜推出Amazon Go以來,無人售貨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以及本錢青睞的對象。其實國內也不乏鉆研無人售貨技術的企業,好比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quiXmart等等。如今阿里巴巴也來湊熱鬧了。據雷鋒網了解,阿里即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阿里無人超市“淘咖啡”。

“淘咖啡”是如何運轉的?
據雷鋒網了解,“淘咖啡”將是一個占地達200平米的線下實體店,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可容納用戶達50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呻S場地面積而增加。
整個自助購物流程如下:
第一步:進店
第一次進店,消費者首次進店需要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數據使用、隱私掩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然后通過閘機,開始購物(以后來就不消再掏出手機了)。

第二步:選貨
「淘咖啡」中,用戶可以隨意拿起任何一樣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單。這和日常購物并沒有什么區別,直到用戶離店。

第三步:支付
離店前,用戶必需經過一道「結算門」,也可以說是「剁手門」。它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它便會自動開啟;幾秒鐘后,,第二道門將開啟,此時「結算門」已經完成了扣款。然后,旁邊的提示器會說:「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

然后你就可以瀟灑地離開了。
任小楓就是為此而來
2013-17年中間,任小楓成為了Amazon Go的項目負責人。他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重新發明了一種新的零售模式,推出了全球第一個“拿了就走”商店。其中的“just walk out technology ”(拿了就走技術)就是任小楓當時和他的團隊研究出來的。原理就是進入超市后,入口處會有人臉識別,貨架上的攝像頭,紅別傳感器和壓力感應裝置來判斷顧客選了哪些商品以及放回了多少商品,店內的麥克風可以按照環境聲音判斷消費者的位置。所有收集的這些信息傳輸到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心,離店時傳感器掃描顧客購買的商品,自動結算。全程不會有任何延遲。
無人零售大發作?
無人便當店的概念早已有之,雷鋒網了解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方案:
第一種接近于大家常用的無人售貨機,只是規模更大,商品品類更加豐富。這種方案最大的缺陷在于消費者無法在付款前直接觸摸感受產品,用戶體驗欠好。
第二種是大家最熟悉的大型商超(好比天虹)里的自助結算系統。消費者選擇好商品后,可以在自助收銀臺掃描商品自行結算。這種方案的缺陷在于難以核對和監管。如何才能保證消費者不會多拿少付呢?挑戰人性顯然不現實。
第三種是采用RFID芯片,此方案由來已久,技術上較為成熟,但成本較高。此外RFID芯片也存在雷雨天氣和液體箱內感應困難等致命缺陷。
第四種方案是以亞馬遜的Amazon Go為代表的機器視覺智能識別方案。從“淘咖啡”的購物流程來看,它應該也用到了機器視覺技術。
這種方案的難點在于,隨著店鋪規模擴大,系統的計算量將大幅飆升,對GPU提出巨大的挑戰。即便拋開成本不談,識另外準確率也難以保障。
天若科技CEO陳維龍認為,無人售貨便當店中用到的圖像識別系統在小范圍場景中——好比10平米,100個商品品類,2個用戶——和高本錢、技術投入下,準確率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進一步擴大,則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而這又是無人售貨便當店的必經之路。因為即使不考慮商業化的種種因素,單從技術到應用角度,這種便當店也要達到50平米、300個商品品類(并且不能是特定的)以上,才具有應用價值。而如果是超市這樣的規模就更難搞定了,因為如果你對10萬件商品進行建模、訓練、提取特征,是非常非常大的工作量,然后它在貨架上的位置,或在貨架上的組合再進行訓練,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
此外,信用問題也是無人售貨商店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好比顧客惡意弄亂商品,破壞店內衛生,或者有人故意遮擋住攝像頭,Amazon Go的系統就沒措施識別出來。雖然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先生認為,未來無人售貨便當店可以接入芝麻信用評分,通過信用評分機制來規范消費者的行為。但在對信用體系缺乏遍及認知的國內,效果究竟如何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