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發改委聯合印發《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表示要培育國際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同時,要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并提高中國服務”品牌的國際美譽度和影響力。
低附加值、低利潤率、同質化競爭等問題,長期以來束縛我國外包企業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提升。日前,商務部、發改委聯合印發《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綱要》),有望加速企業從長個頭”邁向長肉”的發展進程。《綱要》中多處體現加大對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綱要》明確指出,2015年我國要形成若干家數萬人規模的大型綜合服務供應商,在境內外上市的國際服務外包企業達到80家以上。同時,《綱要》還表示,要培育國際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同時,要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并提高中國服務”品牌的國際美譽度和影響力。
低產業鏈導致低價碼
《綱要》指出,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尚處于起步成長階段,對其發展模式和規律仍在努力探索,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與國際服務外包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產業分工仍位于國際產業鏈相對低端,整合全球業務資源能力明顯不足,中國服務”品牌尚未被全球業界廣泛認知,產業國際話語權依然偏弱;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供給存在缺口,提升創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部分地區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產業發展同質化現象,產業綜合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價值鏈層級較低,壓低了我國外包企業人均單價,阻礙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副秘書長李京梅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外大型企業,如美國的IBM、埃森哲等,人均勞動力價格為10萬美元;印度人均為5萬美元,而我國企業人均勞動力價格則與此差距很大,以北京為例,北京最好的企業人均價格僅為3萬美元。”
由于人均勞動力價格不高,我國外包業平均利潤率也偏低,還不足印度的一半。李京梅指出,目前我國外包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8%~15%,而印度則為25%~30%。
在李京梅看來,過去的3~5年,我國外包企業在長個頭”,而未來3~5年,企業要長肉”,要將單價做上去,至少人均勞動力價格應達到4萬美元,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利潤率和市場回報。
現在國內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李京梅說,有一些企業會與大企業合作開設研發實驗室,有的企也會通過并購好的技術公司,來提升企業價值鏈,實現大規模成長。
培育企業競爭力
針對上述現狀,《綱要》明確了對企業自身競爭力的扶持,如鼓勵企業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優化創新環境、健全創新機制,形成若干創新能力較強、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產業集群。
為優化創新環境,《綱要》還提出要打造1~2家全球服務外包交易中心,使之成為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集散平臺和產業交流平臺。
對此,鼎韜服務外包研究中副總監沙琦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綱要》強調創新,鼓勵外包企業建立研發中心,這些都抓住了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有利于企業價值鏈的升級。與此同時,國際型服務外包交易中心的建立,將填補國內市場空白,這將為企業提供在岸、離岸外包交易對接平臺,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挖掘市場,捕捉商機。
從事軟件外包行業的資深人士劉京譽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綱要》明確要培育企業國際競爭力,并兼顧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不僅要推動大型跨國企業發展,而且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這些都非常到位!”
《綱要》指出,要培育國際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推動國內大型國際服務外包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積極利用兼并、重組、上市等多種方式,整合要素資源,擴大企業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
李京梅指出,從全球產業分布情況來看,中國企業處于快速成長期,聚集效應與印度等國差距很大,印度一線企業都在20萬人左右。國家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加快走出去”和兼并收購,這對大企業正是大好的機遇。她希望政府對企業海外并購提供更多資金等支持。
同時,《綱要》亦對中小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和引導力度,并表明要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引導企業走特色化、專業化、創新化發展道路。
對此,李京梅認為中小企業要找準自己的優勢領域,并對此做深做專,方能贏得市場。她說:中小企業在中國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企業要瞄準市場,如金融外包市場等,做深行業,做到沒人能夠取代其地位,這樣單價自然就比較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