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日前舉辦的第五屆杭州國際服務外包商務發展年會上,中國與歐洲等國企業就如何進一步深入對方市場展開交流,各探虛實。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我服務外包業的引進來與走出去”,國家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加大了對軟件行業的稅收優惠力度,這些措施與條款值得企業借鑒。在關注中方產業優惠政策的同時,一些歐美發包商也有意向中國企業拋出橄欖枝,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是他們的顧慮之一。
歐企關注稅收優惠
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全球知名外包服務企業聚首杭州,共尋商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歐美客商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服務外包業的優惠政策以及海外企業能否同享這些優惠。而這些問詢者,多來自軟件行業。根據國務院發布的4號文件,凡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企業,不分所有制性質,均可享受本政策。”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理事長、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原司長趙小凡在與會期間指出。
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商務局鄭麗在回答海外企業提問時也談到,就服務外包整體產業而言,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有離岸與在岸之分,在國家政策層面的基礎上,地方政府也會提供相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據知,金融危機之后,在18號文件基礎上,國務院發布了4號文件,即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金融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有34條優惠政策,不少條款都涉及財稅優惠政策。
趙小凡介紹說,對于軟件企業,國家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業用于研究開發軟件產品和擴大再生產。對于所得稅,一般企業可以只繳15%;如果被評選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可以再減5個百分點;對于一些大型軟件服務企業而言,一年5個百分點的減免稅收會超過千萬元人民幣。
因此,業內人士預計,中國軟件外包業增速將明顯快于電信、汽車等行業,5年內將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
作為我國重要的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杭州軟件業的綜合競爭力在我國位居第4位。本屆年會的主辦方代表,杭州市副市長佟桂莉介紹說,杭州的軟件產業基礎是非常扎實的,有中國百強軟件企業11家、上市企業30家,2007年~2011年杭州服務外包合同離岸執行額年均增長95%,進入商務部服務外包管理系統備案的企業有802家,服務外包企業的從業人數已經達到了23萬人。
如何邁入歐洲門檻
對于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而言,歐洲市場這塊大蛋糕一直被印度等其他國家分吃,中國企業接包量并不明顯。就此,歐洲外包協會法國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伽柏·阿克西在本次年會上指出,歐美等國經濟盡管陷入困境,但服務外包業商機并未因此減少。中國企業如何邁入歐洲市場門檻,應該從提高服務質量、水平,加強項目執行力,提供契合客戶需求的專業化服務等方面入手。
此間,法國擔保基金公司首席信息官里昂內爾·諾瓦特意參觀了杭州電子信息類的企業、商城。他告訴記者,中歐之間還需要找到實現對接與合作的切入點。目前,雙方僅停留在淺層領域的了解與認知還嫌不夠。信息不對稱是目前最大的難點之一”。
毋庸置疑,以軟件業為代表的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商機廣闊,但若實現與國際市場強有力的對接,仍存較多問題。趙小凡說,目前,以軟件業為代表的服務外包業缺乏具有全球領先地位的大企業,產業整體上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同時,產業創新體系不健全,核心技術缺乏,產業鏈協同效應尚未充分發揮,亟待建立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就此,杭州市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佟桂莉介紹說,杭州市是中國第一個出臺《知識產權和數據保護地方法規》的城市。杭州堅持與其他城市錯位發展,致力于成為國際重點抓好國際認證升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不斷提高服務外包企業技術創新與服務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