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用7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兩岸金融產業對接示范基地、金融對臺服務基地
林小昭
“我本人是第一個在兩岸實現‘大三通’之后收到李炷烽(臺‘金門縣長’)寄來的包裹和郵件的。”昨日,廈門市市長劉賜貴在廣州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談及兩岸經貿交流中廈門的地位時說。
“大三通”后廈門未被邊緣化
“‘大三通’并沒有使廈門邊緣化,相反,雙方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劉賜貴在回答CBN記者的提問時表示,“大三通”之后,通過“小三通”(即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之間的航線)來往兩岸的客流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大三通’之前,廈金航線每天客流量為1700人次,現在超過了3000,而且還在以30%的速度增長。”
他說,2001年“小三通”開始時,一年中來往客流才1萬多人次,去年該數字已達到91萬人次,而今年前3個月則已接近30萬,“這是因為,廈門到臺灣的海上直航距離之近,是大陸任何一個地方都沒辦法比的。”
劉賜貴還說:“4月22日,將有第一艘臺灣客輪從廈門駛往臺中港,現在報名要坐這艘客輪去臺灣旅游的,光廈門就有7000多人。”
此前在9日,廈門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確立了與臺灣十大產業對接的規劃,這十大產業為:包括光電產業在內的先進制造業、包括動漫產業在內的軟件業、金融業、服務外包業、旅游業、海上客貨運和航空運輸業、文化創意產業、商貿業、郵政和通信產業、農業。
劉賜貴稱,金融危機對兩岸經貿交流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并沒有影響經貿往來的大趨勢。就備受關注的富士康廈門項目的進展問題,劉賜貴對CBN記者表示,雖然它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富士康始終沒有放棄在廈門的投資,只是進展有些放緩,“他們也在繼續跟我們溝通,我相信這個項目還會繼續進行下去。”
廈臺金融合作亟待擴大
前述對接規劃中,金融業是一大合作重點。在金融業方面,廈門市將重點加強與臺灣在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和貨幣流通領域的對接,力爭用7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海峽兩岸金融產業對接示范基地和金融對臺服務基地。
此前在8日舉行的“2009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關于兩岸盡早簽署金融備忘錄并允許兩岸互設金融機構的呼吁最為強烈,而廈門無疑是兩岸金融合作的前沿。目前,臺灣富邦金控控股公司已經參股廈門市商業銀行(20%),臺灣人壽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建發股份[10.29 -1.44%]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君龍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金融合作項目,“現在我們手頭上在談的至少有七八個。”劉賜貴說。
“金融配套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兩岸的產業協作。”劉賜貴透露,廈門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建立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至于會不會批準,我現在也說不清楚。”
至于人民幣與新臺幣結算試點的問題,他表示,現在中國銀行[3.56 0.56%]已在廈門開始做此事,但還應該讓更多的銀行參與其中,而這還存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