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6年,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了“服務外包”,也看到了印度在該領域的成就。而印度這個“全球總包商”已經成為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學習和追趕的目標。近年來,我國在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基于服務外包業務的產業園區也隨之在各地大肆興建。
在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的同時,中國的服務外包反而因此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但是,如何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進行整體的規劃和支持,根據各地的區位、人才、環境特點,建立起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產業體系,對目前各地大肆興建的產業園區來說更加值得思考。
11月26日,身為華拓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徐巖剛剛完成了對印度新德里和班加羅爾進行服務外包業務的考察,剛剛下飛機就立即趕回單位,“在三到六個月之后,一些歐美公司在印度的服務外包業務一定會出現轉移。”徐巖斷定。
徐巖的結論并不是盲目得出的,此前,公司一個潛在客戶的服務外包業務由斯里蘭卡的兩個數據中心負責。僅僅是因為一次炸彈襲擊事件,就導致承接外包業務公司的員工不敢繼續工作。最終的結果自然是給發包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該公司也正在執行關閉這兩個數據中心的計劃。
“這家發包公司正在和我們接洽怎么把業務轉移到我們公司來。而這一次,印度的恐怖事件,對于歐美發包公司來說會有更大的影響,只不過是由于在目前金融危機下,很多歐美公司還無法顧及到這里,等到金融危機震動稍微減小,這次事件的影響和企業合作伙伴的轉變才會被提上日程。”徐巖說。
不僅如此,根據印度軟件協會今年公布的數據,提供軟件外包服務的人才儲備已經出現缺口,這個問題更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而從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穩定性方面,中國對印度的比較優勢將更加顯著。
“會有更多的歐美公司青睞于中國的服務外包市場。”徐巖說。
不過,在業務流轉的過程中,中國究竟能夠分到多大“一杯羹”還難以預測,至少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家像印度埃森哲公司一樣,擁有18萬人左右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而服務外包的平臺——各地服務外包產業園也僅僅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
“石油城”的轉向
12月,位于黑龍江省的大慶市已經進入隆冬時節。作為一個既不靠邊、又不靠水的石油資源型城市,在經歷了50年的石油開采后,大慶再次提出保證今后50年開采量保持在2000萬噸到2500萬噸的高產量目標。不過,在資源逐漸枯竭的現實情況下,如何保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經擺在這個城市的面前。服務外包產業園區的發展正是基于這一原因應運而生。
目前所說的服務外包業務,通常是指服務外包企業向客戶提供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包括:業務改造外包、業務流程和業務流程服務外包、應用管理和應用服務等商業應用程序外包、基礎技術外包(IT、軟件開發設計、技術研發、基礎技術平臺整合和管理整合)等。
據負責產業園管理的大慶市招商辦副主任張鳳良介紹,由于大慶遠離國內重要目標市場,地緣優勢也不明顯,發展加工制造業和產品貿易受到了較大制約。“因此,我們認為發展以遠程交互為手段、以電子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服務外包產業,基本不受區位的影響。可以大大彌補我們的區位劣勢,使大慶能夠與沿海發達地區同步發展,甚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張鳳良說。
大慶市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油與非油經濟比重為64.6:35.4,到2010年這一比重將調整到50:50。而服務外包產業已經作為當地接續產業的增長點和經濟轉型的突破點與支柱產業進行培育。
“我們已經實現了以石油信息技術服務為主體、特色軟件開發和業務流程服務為兩翼的服務外包產業格局。作為國內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陸上油田,石油石化信息技術服務的實力是大慶獨特的優勢。”張鳳良說。
而大慶石油領域的服務外包業務實際上早就自發形成了,應該說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的選擇。據了解,此前大慶企業在石油領域的服務外包業務一直在開展,已為中亞、東南亞、南美、北美、中東等區域的20多個國家提供了勘探數據采集、處理、解釋以及鉆井、測井、完井工藝設計和采油技術等外包服務。
“不過,過去這一塊的業務都是以各公司的名義零散經營的,因此品牌優勢無法發揮出來。目前,已經通過大型石化企業成立的服務外包管理機構和辦事機構,來整體領導組織、協調產業發展,并且制定了發展方案,整體對外打一個‘大慶’品牌。”張鳳良說。
定位之爭
“大慶的優勢就是石油石化產業,因此開展以石油石化為重點的服務外包業務是有利的。特色也是一個外包園的立意和特點,做成面向石油石化行業的軟件外包,在園區發展初期更容易發展起來。”已經入駐服務外包園的大慶明達韋爾信息系統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說。
在石油石化行業有句老話,“上天容易,入地難”。因為無法進入幾千米的地下,因此,石油勘探必然是一門實踐學科,復雜程度也相對較高。
“從IT的角度,油田不是簡單地把石油打出來,其中的環節非常多。比方說找油、地震的測算、打探井。本身油田有油、氣,而且覆蓋的面積方圓可以達到幾百里,因此勘探的難度也更高。”劉明說。
而大慶的目標是發展成為“百年油田”,目前已經開采50年,并且已經開始強調開采率,要求精細化開采。隨著開采率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要求只能在技術上進行提升。在技術逐步細分的情況下,很多工作是大公司從成本考慮不由自己完成的,甚至是油田內部無法獨立完成運作的,因此,轉交給服務外包公司承擔的業務量必然會隨之增多。
相比較而言,大慶服務外包園的發展定位是比較明確的。長期在全國各地產業園從事調研工作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科研處研究員李佐軍介紹,隨著近年來服務外包概念的興起,國內很多地方都在爭搶建立服務外包產業園。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其中跟風的情況比較嚴重。由于沒有找到自身的發展定位,低端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非常普遍。
“目前,產業園區的發展應該更多地考慮定位經濟,根據當地的歷史發展基礎,明確符合當地的優勢產業,此外,還要關注當地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最后,就是和其他對手的錯位競爭。定好現實分工的手段,進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分工細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生產力,最終將當地的服務外包產業做大做強。”李佐軍說。
發展之惑
大慶的服務外包剛剛啟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已經有70多家企業入駐產業園區,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基礎。不過,如何利用這個較大的載體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包括如何通過人才吸引和培訓給企業提供充足的血液,如何通過服務外包產業協會和軟件平臺等服務體系建立起來能提供企業需要的相關信息和服務,已經成為當地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
張鳳良也坦承,目前產業園區的大企業普遍缺乏管理和高端技術人才,并且受到氣候、環境和地域的影響,東北地區一直存在難引進人才,也留不住人才的情況。
“目前,服務外包產業的人才培訓工作已經開始進行,包括企業方面的自己培訓;大慶市八一農墾等幾家大學也針對服務外包領域,對畢業生進行強化培訓,以拓寬學生的就業門路。此外,開發區還專門建立了人才培訓機構,制定了總體培訓計劃,對入園的工作人員進行定向培養。國家對在園區培訓的每個人員給予一定的培訓費用,而且省市也在計劃增加培訓資金投入,因此,此后培訓費用的總量還會有所提高。”張鳳良說。
不過,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有關服務外包協會的建立和具體的培訓工作還沒有執行起來。
李佐軍介紹,對于國內產業園區來說,目前硬件設施的建設已經比較到位,因為這些工作是園區領導能夠把握好的,但是相關的配套服務的標準、服務的政策怎樣制定仍然值得進行研究。
“人才如何吸引,支持性的中介服務機構如何運行,人力資源、會計、法律等配套機構如何構建,政策環境如何完善。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決,這些軟件方面的設施將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障礙。”李佐軍說。
一位當地從事石油外包服務業務的公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高端人才的缺乏還不僅僅是這些領域,以大慶的特色產業——石油石化為例,絕大多數人才都集中在當地大型石油石化企業當中,由于工作穩定,收入也豐厚,因此,對于剛剛發展起來、規模有限的服務外包企業來說,很難將這些人才引過來。只能通過培訓方式一點點培養現有員工。這樣一來,就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為了能夠開拓高端技術,我們公司已經決定在北京建立一個分支機構,將高端技術的研發轉到那里進行,并且利用北京的區域優勢吸引更多的業務。然后將這些業務拿到具有場地和人力成本優勢的大慶服務外包園來運作。”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