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本末倒置。
"本"原來也是主要賣點,在拍照等等的"末″成為主要賣點后變成次要的了,尤其是,那些"末"成為了所有品牌手機的共同主要賣點,算是"喧賓奪主″吧。
1 目前:算是本末相順嗎?
通訊這個"本″一直都在手機中,是個根本性和決定性的賣點,如果沒有了,只有拍照,就算是相機了。
手機廠商誰都沒有舍本逐末。通訊在前、拍照在后,次序一直沒有顛倒,更重要的是,拍照這個末是立足于通訊這個本之上的,位置也沒有顛倒。
本,將永遠在,而且永遠在最前端、最底里。
拍照等等技術則讓手機有了更多功能和用途,對于通訊而言是錦上添花了,花兒朵朵、競相開放,使得手機賣點更多、賣相更好,賣量也就大了通訊,雖然不是相機,人們的持有量卻遠遠大過相機,于是,看上去通訊反倒不主要了。
目前看,還是個好現象,對用戶來說仍然是好事,用戶也都對拍照等功能的升級和技術的提升叫好,然而,問題是目前拍照不是一家而是各家手機廠商的主要賣點了,趨向于同質化,"本″是相同的,"末"也是相同的。
2 將來:會是本同末異嗎?
由手機本與末的歷史發展軌跡看,似又不必擔心同質化的業態持續太久。拍照等等非通訊功能越來越全,越來越成為各個手機廠商共同的主要賣點,能否會倒逼手機廠商致力于創新,終會顛覆同質化?
手機出生時,通訊不僅是本,還是唯一性的功能,同質化非常嚴重。通訊功能是按通訊運營商的要求定制的,處于附屬地位,運營商則是根據通訊用戶的需求而要求手機商,用戶的需求是源動力,引領了運營商,進而引領了手機商。
接著,手機上多出了短信、彩信、游戲等功能,一開始統統附屬于通訊,不是主要的,但是,卻對手機用戶有了引領的意義,添加這些功能的手機商也本就是想通過引發出和培養起手機用戶對這些功能的需求,果不其然,后來這些功能統統成了主要的賣點,即統統成了用戶的主要買點,催生用戶需求的目的達到了,也就是完成了對用戶需求的創造。
再接著,各家手機廠商跟著添加了那些功能,結果是過了一個時期之后,出現了重復化、泛濫化、雷同化的業態。
實現功能的第一人是用戶需求的創造者,而后來的功能直接添加者以及發揚光大者,都是跟隨者,只不過是雖然自覺卻又被動地迎合了用戶已有的需求而已,自然,迎合也是必要和重要的,否則自家的手機就會除了通訊,沒有其它的主要賣點了;更是出于無奈,自家創造不出。
是啊,不是誰都能通過技術創新而成為用戶需求的引領者。
到了2007年,iPhone手機和IOS系統橫空出世,所有交互都在一塊超大的屏幕和一個home鍵上完成,整個世界手機行業算是實現了空前之大的一場技術革命,顛覆性的,重新作出手機定義、重新塑造手機功能通訊,雖然之前許多手機都被稱為智能手機,但無非就是通話、上網,沒有特別智能的功能。于是,全球用戶異常驚喜,根本沒有想到,這就是說,喬布斯的蘋果完成的這場革命是對用戶需求的又一次創造和引領,從而將用戶帶入了一片新天地。
蘋果手機出生時還是以通訊為本、為根,也是個主要賣點,但相比以前的手機,質卻發生了改變,質變在用戶需求發生之前,使得本之后的末、根之上的梢不再屬于次要的細微末端,這就叫本末相順,合乎手機發展的自然規律,也合乎手機用戶的必然需求。
3顛覆:重在創造需求
手機以拍照為主要賣點已經發展為手機廠商對用戶的共同迎合,但又只是手機同質化的冰山一角。
已知,在如今這個蘋果IOS和谷歌安卓2大陣營一統江湖的時代,手機造型、功能、用途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小,手機廠商總體上彼此彼此,僅能用增加傳感器和堆疊硬件配置來相互打所謂的差異仗。
開發者開發的各種APP,倒是多姿多彩。
而要改變這種狀態,就需要有哪一個手機廠商能再一次挖出用戶潛在的需求,進而作出相應的新技術革命,實現手機功能創新、用途全新,而不是主要跟著用戶需求跑,也不是主要指望用戶提出革命性的新需求。
最好像喬布斯的蘋果那樣,作出引領全球用戶新需求的新技術革命,推出大批量、標準化的革命性手機。
昨天看到一則報道,說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認為"對付蘋果和其他公司的標準化、全球化,我覺得我們要民族化、區域化,細分客戶和市場來取得勝利。蘋果有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他可以四年只做四款產品。所以我們一定要細分客戶和市場,我們不可能一款產品像蘋果一樣在全世界暢銷,但要有一款產品在某一區域內暢銷,要沿著這個路線去做“。我不知道郭平這話是在什么時候說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說過。關鍵是,若果真當作"路線"一直這么做下去,顛覆世界手機業現有同質化格局的廠商就可能不會是華為。
當然,更可能不是庫克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