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滬“無店鋪”發展迅速,網店轉讓助抓住商機
商鋪的價格被炒的越來越高,無論是對于創業者來說還是小本經營者來說,都不再友好。資金的短缺,人才的缺乏,都成為了阻礙實體店發展的最大困擾。在這樣的情況下,“無店鋪”的模式漸漸興起,什么是“無店鋪”?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開網店,在網店之風盛行下,網店轉讓平臺也受到了不少關注,成為了快速致富的捷徑。
作為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城市,上海今年前五個月的一組商業統計數據引人關注:“無店鋪”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5.9%。相比起來,人們熟悉的便利店、專賣店、購物中心零售額同比增幅僅為個位數,分別為8.6%、6.8%和5.5%,而大賣場、百貨店、標準超市的零售額更是出現下降,同比降幅分別達5.7%、3.1%和1.6%。
“無店鋪”零售額大幅增長說明了什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吳星寶總結為“兩個轉變”:一是商業增長由傳統模式為主向新業態、新模式引領轉變,二是商業銷售由傳統“賣商品”為主向“賣服務”轉變。第一個轉變是指以“撮合交易”為主要功能的平臺經濟、以移動消費端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以線上線下融合為特征的O2O模式等,正在迅速改變我國城市傳統的商業零售方式。
以上海為例,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規模在國內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其中,上海的電子商務前5個月則以5573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9.9%,占據了全國約一成的份額。第二個轉變是指近一兩年來隨著“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風起云涌,同樣提高了一批并無實體店鋪的生活性服務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旅游、文化、健康、教育、家政等領域服務業O2O發展迅猛。今年前五個月,上海服務類網上消費同比增長51.9%,正在成為商業新的增長點。“無店鋪”商業業態大行其道,是否意味著傳統商業必將沒落甚至衰亡?吳星寶認為,“無店鋪”商業業態的確給傳統商業帶來競爭壓力,但傳統商業只要積極轉型,依然有其生存空間。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提出,商圈應順應網絡購物、移動購物、社交媒體購物等快速發展的趨勢,逐步實現光纖寬帶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優化商圈消費環境,實現由“傳統商圈”向“智慧商圈”拓展。
如今,社區商業已占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對這一商家必爭之地,“無店鋪”商業與傳統商業正展開新一輪競爭與融合,進而推動社區商業向更加精細化、集成化、平臺化方向發展,線上線下融合、云網端一體化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及時、高效、優質的服務。
經過了長期的發展,網店中所銷售的商品早已不限于實體商品,包括服務在內的“隱形商品”也開始漸漸出現,將來“無店鋪”必然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網店轉讓平臺也將對其發展起到雙向的促進作用。
上一篇: 上一篇:寶潔總裁投奔京東,京東店鋪轉讓火爆
下一篇: 下一篇:開網店需知的淘寶三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