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到最后,你就會發現內容平臺運作就像一個數學游戲。
平臺的收入(流量)=市場買來的新用戶流量 + 來自優質作品帶來的流量 + 產品和推薦帶來的增值流量
其中,在滲透率低的城市,市場買來的新用戶是對手的機會成本。火山小視頻當年一直在買快手用戶的量(圈層重合度高),成本一直比快手高,花了很多錢也威脅不了快手。
優質的作品決定了流量的上限,產品和推薦使系統不斷逼近這個上限。
平臺的成本(流量)=扶植中腰部作者的流量+簽約類獨家作者承諾的流量+廣告耗散的流量
扶植中腰部作者:讓更多底層的生產者作者有機會得到曝光,這一點快手普惠的分發策略消耗了巨大的流量(快手借用經濟學中的“基尼系數”約束社區的生態調控)。用流量簽作者,作為平臺來說是吸引創作者入駐甚至貢獻原創內容的條件。創作者會用這些流量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然后變現。
在這個數據公式里,如果平臺的流量收入能略大于平臺的流量成本,騰挪出來的空間就能給平臺更多的商業化收入。
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來自于收入中的優質作品帶來的流量。
那么我們再來分解一下,優質的作品怎么來?
優質的作品一般有兩個核心因素:優質的創作者+天才的想法
優質的創作者更有可能創作出優質的內容?為什么?因為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TA之所以能成為優質的創作者,大概率是之前的運營模式成功的結果。
再來說天才的想法。想法這種東西和頻次相關。所以很多天才的想法來自于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正所謂一個諸葛亮抵不過上三個臭皮匠。
所以創作爆款的公式為:把天才的想法賦予給優質的創作者。
抖音便是這樣運營的:首先全網搜羅天才的想法。找到一個可能引爆的點后,聯系頭部優質的創作者,把這個天才的想法創作出來,不斷在全網發酵。通過這種形式源源不斷高效地給平臺提供流量的收入。所以你會發現,一旦有什么內容在抖音上火起來,往往是明星帶動的。
快手的策略不是這樣。抖音重內容,快手重人。
上一篇: 上一篇:數聚 | 彩妝在微信、抖音的不同投放策略分析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國際化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