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9 日,一個尋常的下午,網庫集團董事長王海波接受了 21 世紀經濟報道的專訪,他與長期關注財經領域特別是B2B企業成長的的兩位記者像伴侶一樣輕松扳談,雙方聊起網庫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分享投資心得與原則,你來我往,談笑風生。
(前方高能,信息量巨大,部分信息系首次披露,上車的乘客抓好扶手別被甩下)

一、為什么選擇做依托綜合平臺的垂直平臺
商業模式的選擇,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需在創辦企業之初就要思考好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做好什么樣的事情,什么樣的事情選擇怎樣的方式才能做大做強的問題。
21 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長期關注差別行業領域差別企業的商業模式,來采訪王海波前也是做足了功課:“B2B企業在起名時慣用‘找’字,諸如找鋼網等,網庫做的單品很多,如果網庫把業務打散了的話,就是N個‘找’字輩企業。網庫為什么會選擇現在的模式?”
“我們的業務是單品模式,這種單品模式只有綜合平臺才能做,如果僅做垂直平臺,那么獲客成本和打通供應鏈的成本是巨大的。”王海波道明原因,接著為記者梳理了B2B領域企業現有垂直平臺的三種類型,“一是大型實體企業孵化和衍生的垂直平臺,如寶鋼做了一個東方鋼鐵的平臺,它自己就是巨無霸級的,它可以把供應鏈整合進來,這就是1+N模式;二是傳統實體企業中的高管或團隊出來創業所做的垂直平臺,一般不是純粹的IT公司;三是老的綜合平臺進行開放,打造出依托這個綜合平臺的垂直平臺,網庫就屬于這種。”
王海波又進一步剖析了網庫選擇現有商業模式的原因,他也歸納為三點:“一是網庫開放了大數據,使產業鏈中的上下游有足夠對接的機會;二是在全國各地有 200 多個子公司做落地業務,這些子公司圍繞產業集群提供落地辦事;三是網庫自身打造了單品通這款企業進行供應鏈采購和銷售的應用工具。就像阿里巴巴有誠信通,慧聰有買賣通,網庫有單品通,都是‘通’字輩的,這些工具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企業交易撮合。我們為所有的實體企業特別是生產制造和種養殖企業辦事,圍繞他們最想做好的單品,助其打造適合該款單品的電商應用系統,,我們稱之為產業電商。過去十多年如果是消費電商主導的話,未來十多年必然是產業電商的時代。在消費電商主導的時代,實體企業基本沒有分享到互聯網紅利,所以我們要讓更多的實體企業融入互聯網。就像很多白叟,使用了微信,這才真正融入互聯網,我們希望單品通也能飾演這樣的角色,幫手實體企業融入互聯網。”說到這,半晌停頓后,王海波用一句話高度概括了網庫的商業模式——“網庫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就是,利用大數據平臺和落地辦事為企業提供單品的在線供應鏈辦事”。

二、當業務越做越大,各單品平臺如何實現彼此協同
網庫,以 114 網絡查號臺業務起家,歷經 18 年發展,積累了全國 1800 萬中小企業大數據,早在 2008 年- 2012 年行業網站最火爆的時期,網庫就建立了上千家的行業網站。對此,記者很容易產生疑問,那就是攤子鋪得越大,運營成本就越高,當企業初創時,這些成本尚在可承受范圍內,若達到必然體量時,各產業平臺之間如何協同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我們這個行業,你的確是有著深入的思考。”王海波在贊揚記者提問頗具專業性的同時,也直面了這個問題,“如何形成協同效應也是我們目前思考最多的問題”,王海波進一步舉例解釋說,“網庫的邏輯是,如果一個人采購了蘋果,那他也可能會采購其他的水果,我們會把采購蘋果的客戶數據推送給我們所做的其他水果平臺。除此之外,我們在海南還有保鮮液平臺,我們還可以把保鮮液推介給上面這些水果類平臺,這樣一來,無論是采購還是銷售的數據,都實現了協同。事實上,每一件單品,我們都會找一家極具實力的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來深度合作,深度挖掘單品潛力。”
“網庫經常會組織企業開展采購會。我們的角度不是幫手企業賣產品,而是組織買家團,我們不打賣家團的概念。這種買家團會在大部分平臺之間形成協同效應,這種協同效應也從另一個角度通過采購倒逼來鞭策平臺流量和運營。”

三、如何看待線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