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星
正如電商崛起的前提是在全國布局倉儲及物流體系,今天互聯網越來越順暢的交互體驗也離不開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技術的支撐。
CDN技術從Akamai公司發明至今近20年了,陪同著互聯網行業共生成長,其核心價值稱之為“Can Do Network”即想盡一切措施“加速”。互聯網產品形態的變遷為CDN技術提出了全新挑戰,如今移動端的網絡視頻點播、直播、短視頻成為繼PC端視頻網站之后又一娛樂主場。隨著運營商對視頻站點的流量資費的下降,預計視頻產業還將繼續發作。
由于移動端瀏覽環境的碎片化、切換頻繁,海量用戶的拜候讓內容平臺背負了最大成本就是天價帶寬費用,去年最為風光的獨角獸“映客”被宣亞國際收購,這表白網絡視頻辦事從來都是巨頭燒錢的游戲,而CDN是關乎用戶體驗的剛需技術和辦事!
一、互聯網巨頭不計成本涌入,CDN行業利潤遭遇天花板
當前國內CDN行業玩家配景多元而復雜,既有上市十多年的傳統CDN廠商如網宿、藍汛;也有覬覦CDN市場的互聯網巨頭如阿里云、騰訊云等;還有“為視頻內容而生”的新興CDN如視界云等。
網宿是“資源驅動型”傳統廠商代表,從基礎運營商那里購買帶寬,并在各地構建分發節點,搭建起物理鏈條,基于“先發”優勢以及長期運營的品牌積累,該公司目前仍維持相對較高價格,但是市場份額被相繼涌入的CDN廠商搶去了不少市場份額,股價大幅度跳水也迫使網宿轉型云計算市場。
阿里云是“戰略投入型”+“云CDN”廠商的典型,是不停腰斬行業價格的殺手。阿里云為確保其在國內公有云市場頭把交椅,把CDN納入到云生態鏈體系一環。在CDN戰場上,BAT罕見的形成了對標傳統CDN廠商的“隱形聯盟”(騰訊云、百度云更多是由于“人工智能”(AI)迫切需要企業級大數據作為應用場景需要),目前三家默契地采取“低價策略”跑馬圈地,把CDN行業拖進盲目殺價爭奪客源的惡性競爭之中。
傳統CDN廠商與互聯網巨頭“互懟”把相對生僻的行業“炒熱”,未嘗不是好事!從創新視頻形式趨勢上看,云CDN增速更快,傳統CDN廠商市場份額被壓縮;而與互聯網巨頭受階段性集團戰略目標的影響,專業視頻CDN團隊如視界云等只專注辦事視頻平臺垂直領域,在傳統行業巨頭和互聯網云巨頭夾縫中保留。
二、直播+短視頻風口之下的贏家,技術派CDN的三大派別
歷經2016高峰時的300多家直播平臺,由于大多數秀場直播內容低俗化,在直播新規的嚴格管控之下,至去年底已銳減三分之一。在非理性的狂熱冷靜下來之后,CDN廠商的客源并不會受到沖擊。
首先,億級用戶的國民級應用內置了直播功能,如手機QQ的New直播、淘寶直播、360手機瀏覽器的花椒直播、微博的一直播等,一些垂直App如脈脈的“職播”、房總管租房直播等,這表白直播產品已成為跨社交、電商、娛樂等平臺的標配,這些平臺對CDN需求量相當迫切。
其次,本年短視頻開始成為視頻平臺和資訊端的流量扶持重點,短視頻更便于主播做后期編纂、更有“作品感”,快手、火山等力壓映客、斗魚,代表點播將超過直播趨勢。騰訊以3.5億美元投資快手,阿里系的秒拍與UC短視頻,今日頭條分拆出火山短視頻;各大資訊端如網易新聞、搜狐新聞、鳳凰新聞、界面等在首頁均有短視頻。頭部自媒體團隊如papi醬、一條、陳翔六點半等獲得巨額融資;海量短視頻隨點隨看也需要云視頻CDN加速。而短視頻錄播場景的加速辦事成為CDN的增量市場。

(左圖為秒拍、中圖為快手、右圖為抖音)
影響直播、短視頻等海量UGC內容平臺最常見的用戶體驗問題是卡頓、延時,比來流行的“抖音”短視頻實際上是畫面劇烈抖動制造搖滾風,沒有CDN加速辦事幾乎不成能,直播、短視頻也是各大CDN廠商競逐的大客戶(KA)。目前直播、短視頻功能日益豐富、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復雜,在體育賽事、明星演唱會、游戲競技、秀場、跨境直播等差別等業務場景中對于加速辦事更為苛刻;而連麥、秒切、小窗預熱、動態流截圖、分享伴侶圈、直播時移等創新細節功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力量,目前僅花椒就有200多人的技術團隊,還需要依賴視界云等專業CDN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