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資產向輕資產過渡,幾乎成為產業園區行業共識。在眾創空間”和互聯網+”引領的創新創業大潮下,由重轉輕”也正被各類產業園區踐行著。但對于不同的主題園區來說,其轉變的方式和動力各自不同。
浙大網新是國內外包行業的領軍企業,該公司集團業務除了軟件服務外包,科技園區也是其重要業務板塊之一。近日,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鐘明博在2014年度中國服務外包領軍者年會”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鐘明博從產業視角出發談及外包產業園和外包產業的轉型路徑。
低價圈地已無利可圖 園區未來競爭在于服務
鐘明博介紹道,浙大網新的主營業務是外包業務,其在全國布局的交付中心相對較多,浙大網新的科技園區多為自用。在談及產業園區發展時,鐘明博認為中國近期浩浩蕩蕩的反腐”對于園區是致命一擊。在過去數年間,產業園區拿地多存在與地方政府的背后談判”,存在低價圈地情況,而去年國務院發布62號文,限制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優惠政策,加上力度越來越大的反腐會讓這種背后交易減少。
鐘明博認為產業園區未來在開發方面基本無利可圖。過去,科技地產商通過低價拿地,靠開發已經掙到足夠利潤,所以管理和服務也相應比較粗放。在未來,產業園區的戰場”應在服務。過去的招商是招進企業來就大功告成,如今的招商必須考慮招進來的企業是否合適,園區是否具備孵化培育能力,你的園區能不能走出來一些有影響力的企業,這個才是未來競爭的焦點”。
而就浙大網新本身而言,其本身就在走輕資產模式。鐘明博稱此前浙大網新多自己買地蓋樓,未來,網新集團將更多借助于政府或企業平臺資源,將主要精力放在園區運營上。
招商手段面臨改變:拼服務 做保姆
未來的產業園區競爭在拼服務”,鐘明博此項觀點與中國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產業園區轉型升級路徑前瞻》報告結論不謀而合,即產業園區發展趨于小而美”和拼服務”。
那么,該如何定義新時代的產業園區服務?
鐘明博認為產業園服務分兩個層次,一是基礎服務,包含餐飲物業,安保等;二是針對入園企業長期發展的增值服務。基礎服務是底線,是標配,能夠保障入園企業正常運轉。而增值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資金、人才及其他各種資源等方面的高級需求。就軟件產業園區里的企業而言,其最關心的無外乎成本、人力和安全。安全包含了物理層面的電路、網絡設備安全,還應該包含其他層面的安全,如:企業員工來源渠道的穩定性、企業員工職業培訓的穩定性。而上述這些通過一園一院”模式可以得到解決。
所謂一園一院”,即一個園區配套一個學院,不管是專業外包學院還是培訓機構,同時,家園和生活配套也要完備。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和生活,類似硅谷”的模式必然是園區的未來發展趨勢。”
外包產業發展困境:高不成低不就
而談到一園一院”,就不得不談當下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狀況。高不成低不就”基本可以概括這個行業的發展現狀。傳統的外包行業起步時是個利潤率較高的行業,也是個門檻過低的行業。”ITO和BPO是目前外包行業的兩大主流模式。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是指信息技術外包,接單—開發—測試,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BPO外包模式較為典型的是呼叫中心外包業務,另外就是批量化的數據加工處理等。呼叫中心外包業務的成本主要是呼叫人員的人力成本,而軟件外包的成本在于開發人員的智力成本。
伴隨著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高漲,ITO模式的外包業務利潤空間正逐漸被擠壓。越來越多的外包企業逃向二三線城市,也有部分因地方經濟結構調整被迫出走的外包企業。在逃向二三線城市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承擔巨額的遷移費用,要承受轉移帶來的人員成本流失和新近選址的置業成本。
而從高不成”的一線城市遷移到二三線的幸運兒”又在當地遇到了低不就”的難題。一園一院”多有園”少院”,沒有專業院校來輸出對口外包產業人員,外包企業將承擔從外地高薪聘請的成本。而二三線配套的不完善有時辦法留住這些淘來的人才。鐘明博稱,小一些城市可以做相對低端的業務比如ITO里的測試、BPO里面的錄入、呼叫中心這些,但離岸開發這類的業務對開發人員基本素質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二三線城市確實便宜,問題是專業能力也弱,綜合來看性價比,二三線雖然成本很低,但是產出也低,很多城市最終算下來也是不劃算的。”
大家很苦惱,北上廣這些城市沒有利潤,但是轉移的過程中代價極大。北上廣這些年形成的能力體系是很完善的,也是得到國際市場認可的。如果換一個城市,沒有三五年這套體系是建不起來的。還要有很多大城市的人流動過去,高端的人只能從外面找,原來二三線城市基本是沒有。”
產業遷移:一大波外包企業死在路上
一大波外包企業死在逃離的路上,這是鐘明博的觀察。
轉移的成本理論上是企業自己承擔的,但如此多數企業會選擇退出這個行業,因為沒有能力承擔,能承擔的大多數是行業里面的大型企業。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靠企業自身之外要靠地方政府提供配套的支持,尤其是被轉移地應該拿出一些真金白銀的政策來,還有一定要獲得客戶的認可。在這其中,行業協會起的作用比較大。”
但鐘明博也認為外包產業當下的境遇與行業自身的一些特性不無關系。鐘一直認為外包產業成長初期利潤率偏高,又趕上國際市場需求與中國相對低廉的技術勞動力高度匹配,外包產業掙錢”很容易。
大浪淘沙之后的外包產業格局:壟斷+新生
這輪大幅度的成本上升和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令很多企業退出了,新來的競爭者很難進入,現在門檻很高。鐘明博認為,一個產業走向成熟的結局必然是壟斷”。未來中國外包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幾十家公司會壟斷多數市場,這很正常,全世界任何產業最后都是這個趨勢。”
外包產業如果繼續延續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商業模式的話,那么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去印度,甚至去東南亞國家建設自己的研發中心,因為那里的成本更加低廉,那里的年輕人更多。這幾年有很多新的技術誕生了,也許這些新的技術應用會替代過去依靠人力的模式,如果這方面做成功了的話,即使我們不靠這些人,靠技術優勢、創新能力也能獲得成功,假如還是延續過去的模式我們肯定會輸給印度。”
而中外包產業如需健康發展,除提高硬件配套和科研院校軟硬資源的環境外,最需要轉變的還是行業本身。大浪淘沙之后,外包產業的格局除了壟斷”,就是新生”。
那么,如何新生?
鐘明博很不同意一種觀點,即技術改變一切。鐘明博認為,單純的技術不能改變一切,和業務結合的技術才會成為有價值的技術,而改變一切的是有價值的技術。目前行業的通病是,開發人員偏重技術尖端和前沿性,技術開發和業務運營相對分離。接單,做單,外包行業的開發人員做著較為一次性”的工作,而非帶著產品經理”的思維去開發可持續”的模式。過去傳統的模式是客戶提需求告訴你該怎么做,現在僅僅做到這點已經遠遠不夠了。現在的情況是,客戶需求越來越快越變,越來越即時化,越來越碎片化、多樣化。客戶需要外包人員前置性的替他想到他還沒想到的,這樣一定會促使外包企業發生整體變化。”
外包產業:從ITO走向BPO和KPO
鐘明博認為外包產業還有兩個不好的兩個趨勢:一是過去片面強調技術,這跟中國ITO占半壁江山有關系,整個全球服務外包來看應該是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業務流程外包)占主流,我們是ITO是主流,這說明長期以來我們忽視了業務,這也是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價值比較低的一個原因。”而忽視業務則很難做出好的服務來。二是外包從業人員自學校開始接受的IT教育課程多注重編程,很少人站在客戶應用的角度考慮問題。”這造成外包行業的商業模式都是一次性的,打單,做單,這是最壞的商業模式,一次就結束了”。
萬眾創業市場機遇:傳統外包企業輸不起
萬眾創業熱潮催生了許多新興企業,這些企業的外包需求將貢獻不小的市場份額。創新帶來的業務機遇,中國現在有很大的機會,但是得由新生代企業來實現。
鐘明博介紹,目前中國主流的外包企業通常服務于世界500強這樣巨無霸”企業,現成的業務,現成的模式,市場份額足夠,客戶支付對價高,盈利非常容易。這類主流企業不會把精力放在服務小微企業上去。現成的業務模式和利潤空間導致傳統外包企業革新的動力不足,鐘明博認為從單純的ITO轉向高端BPO和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識流程外包)的市場會有新的企業來做,也需要新的企業來做,尤其需要有匠人精神的新企業來拓展。
未來外包業務與解決方案業務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外包產業的存活之道在于:別定義技術和產品,別保護過去的自己。外包企業需要做的是真正進入到客戶的流程當中,滿足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