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從2009年到現在,廣東新農保的試點已經開展了兩年多時間。對廣大農民來講,從只能靠子女供養、靠勞動獲得收入,到有固定的、由國家財政保障的退休金”,新農保已在全省22個試點鎮區獲得了農民一致的掌聲。
廣東作為全國新農保最早的試點省份,在怎樣破解新農保征繳難、發放難,惠民政策如何高效和農民對接走出了一條新路。
然后,好事操作起來,面臨著不大不小的考驗。中山大學保險學系主任申曙光教授分析,一是怎么把農民的繳費收上來;一是怎么發放這些錢,實際上還涉及到怎么更好地來運營這些錢的問題,這都在考驗政府的智慧。
3200萬人帶來的考驗
據廣東省社保局統計,我省農業人口總數約5000萬人,其中符合新農保參保繳費的人員約3200萬人,60歲以上老人有585萬人。
2009年底,廣東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在韶關市曲江區等14個縣區開展了第一批新農保試點,目前試點地區農民參保人數達到200萬人,其中有53.26萬老人領取了養老待遇;去年10月我省又有第二批22個縣區陸續開展了新農保試點。
到去年11月底,全省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834萬,比2009年底增加了469萬人,增長1.3倍;領取待遇人數從110萬上升至173萬,增長58%。
如今,我省農保制度覆蓋面已由珠三角向全省覆蓋,實現了歷史性的大跨越。然而作為探路者的廣東,這一路走得也并不順利。
全國各地開展新農保的方式并不一致,廣東省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模式,符合資格的農村居民每年個人繳費100元,政府在賬戶上補助30元。到了60歲以后,每月可以提取55元的養老金。
看是很簡單、熟悉的模式,操作起來卻碰到不少問題:平均每月幾十元的小小一筆錢,如何從一級財政分發到最末端、組織分布比較松散的農民手上,成了極為棘手的問題。
農民群體組織性較差、分散的特點,決定了農保不能照搬城市社保的模式,而要設計另外一種簡單易接受、方便快捷的收繳發放模式。”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保處處長闕廣長說。
面對即將迎來的試點擴大局面,廣東新農保模式確實遇到了新難題。
進城取養老金成農民負擔
與這些難題密切相關的就是基層社保機構經辦能力嚴重不足。這個問題從新農保試點開始就凸顯出來,在推進過程中就愈發明顯。
目前我國的社保機構只設置到縣一級,因此很多鄉鎮并沒有社保辦事機構,若農民繳納或領取養老金需要去縣城,很多偏遠地區的農民出去一趟要花費幾十元,取養老金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
還有一個問題,是缺乏完整的全征繳信息反饋,戶籍變動情況難以徹底核實。主要表現為戶口信息不準確、死亡銷錯戶、外嫁未遷出、婚娶未遷入、證件不齊全等,給參保登記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參保率的提高。
少數地區對60歲以上領取基礎養老金人員名單沒有進行公示,對村內部分死亡而沒有注銷戶籍的老人也報送了名單,導致部分養老金被冒領等,一系列問題很快就擺到了廣東省社保決策者面前。
能不能增加社保人員,來堵塞漏洞?答案是,新增人手并不現實。我們也想過申請擴員的方案,在縣區一級增加社保經辦人員,繼續往下設立常駐辦事機構。但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精神,社保經辦機構人員編制今后將不會有大的增加。”廣東省社保局局長林白樺說出了她的苦衷。
市場化探索社保服務外包
對于偏遠地區參加新農保的農民來說,沒有銀行,也沒有取款機,怎么樣才能領到自己的養老金,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
在無機構、無人力、無網點的情況下,省社保局想到了集中購買服務,在節約財政成本的前提下,依靠社會的力量,探索提供社會保障的新模式,是目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林白樺告訴記者。
由于此前在梅州平遠縣試點有成功的經驗,我省最終采取了由省級集中統一購買服務的模式,并迅速開展了招標工作。通過公開招標,郵政儲蓄銀行以農村基層網點最多、最密集,并且是國有全國性機構的優勢,在專家團的嚴格審核之下,以94.7分的高分競標成功。
為了避免出現像城鎮職工養老社保那樣分散、不規范的歷史遺留問題,同時解決縣級賬目管理混亂、核算風險難以監控的潛在弊端,對于新農保的標準,省社保局態度非常堅決:我們堅決要求以高起點、高標準的方式來開展,一步到位。從經辦、基金管理、核算辦法到發放模式,都要求統一從省級層面來統籌考慮。”
這個訴求最終通過服務外包的方式得以解決。利用郵儲銀行進入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新農保經辦業務直接延伸至全省各郵政儲蓄銀行服務網點,具體經辦業務全部可以在郵政儲蓄銀行的網點窗口辦理。
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負責新農保業務的副總經理李剛告訴記者,為確保農民參保數據的高質量,社保部門和銀行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嚴格把控。
在廣東省開平市的三圍村,記者也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該村支部書記余養躉說,村里新農保參保覆蓋率達99.7%,就是因為村民們到鎮上就可領取養老金,大家參保的積極性很高。
在三埠街的農資服務站,記者看到郵政儲蓄銀行推出的商易通服務,參保農民可以很方便地用銀行卡領取養老金。
人員壓力大基層叫苦
不過,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聽到了基層對這一理想化業務模式的不同聲音。肇慶市德慶縣是首批新農保試點縣之一。到去年年底,全縣已有9.56萬農民參加了新農保,收繳參保費達607.11萬元,其中3.62萬農民辦理了待遇申領手續,3.18萬名老人領到了養老金。
在之前的操辦過程中,分管社保業務的羅副縣長表示承受了較大的人員壓力。該縣為確保新農保在基層迅速鋪開,打算在各鎮安排面積30平方以上的場地,設立社會保險所,增設編制2—3人,專門負責新農保的業務。可是按照省社保局的構想,由郵儲銀行承接一線窗口任務應可免去增設人員的麻煩。
面對記者的疑問,德慶縣社保局局長無奈地表示,從宣傳政策到申領待遇初審、申領數據錄入、數據復核等,沒有社保局工作人員參與,根本是行不通的。首批試點的時候,我們都是統一遞交表格,銀行負責數據錄入,社保局工作人員負責填表和預收,如果不這樣,無法開展工作。此外,首批申請過后,仍然需要社保工作人員定期去更新農民的戶籍狀態,如是否出現生老病死等情況,這些都需要一個常駐的機構來負責。”
據當地一位農戶表示,從鎮里去縣城,來回至少要花十元車費,就更不用說到肇慶市區了。而當地的農民中,不少人卻有每月提取55元養老保險金的習慣。在鎮里取不到養老金,他們參保的積極性大大下降。
62歲的村民何伯告訴記者,他經常逐月提取新農保補貼,但如果網點太遠了提取非常麻煩。
能否引進多家銀行競爭
在廣東還有不少地區反映,存在像肇慶一樣取款網點太少的問題,影響新農保的發展。對這個問題,郵政儲蓄銀行的回答則是,由于目前利潤太低,設點多則成本太高。
記者了解到,在這場探索中,郵政儲蓄銀行是全省唯一一家中標的銀行,并在為這唯一”承受著巨大的業務壓力和輿論壓力。
根據新農保業務的標準,我們銀行中標是無疑的,農村網點的充足保證是其他銀行所不具備的。”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李剛表示,目前郵政儲蓄在農村鎮區的網點覆蓋率是93.6%,并將在未來三年內達到100%。
但除了郵政儲蓄銀行以外,還有不少銀行也希望從新農保業務中分一杯羹。即使從目前來說,這是一個虧本的業務,并且至少三年內看不到盈利。還有人認為,雖然是提高公共服務,但也要通過多元化競爭來促進服務的提升。有不少參加招標的銀行對只有一家銀行中標的情況表示不滿意。他們說,由一家銀行來做沒有競爭,效率太低。
不過,社保局相關人士也向記者透露,目前很多其他銀行由于沒有村鎮一級的網點,所提出的方案大部分是與農信社合作代辦,但由于農信社非全國性的國有銀行法人,將來會給新農保的統一管理帶來很多問題。此外,還有一些銀行只要求參與到縣級以上的新農保業務中。
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有專家認為,由于新農保業務利潤微乎其微,并且只有長期才顯現出利潤,在短期沒有什么利潤的情況下,短期的競爭會破壞長期的服務提供。
而省人保廳農保處處長闕廣長卻認為,引入多家銀行參加也未嘗不可。他說,雖然一家銀行來做便于管理,但多家銀行參與的競爭機制,有利于優勢互補,效率更高。他告訴記者,在佛山和珠海部分地區引入了農信社參與,效率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