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成品油管道被黑客“掐斷”事件發酵,再加上前端時間才發生的監控攝像頭視頻數據泄露等事件的發展,將“網絡安全”問題推至到風口浪尖上。
現如今,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企業運營大多依靠智能硬件設備,物聯卡作為數據傳輸紐帶至關重要。出現數據泄露是不容小覷,面對大家對物聯網安全的質疑,5月28日,在濟南召開的安全芯片研發成果發布會上,宣布全球首款“國密算法高抗沖突物聯網安全芯片面市,這對物聯網行業來說是一塊新的里程碑。
由于現有國際技術標準固有的抗沖突算法缺陷及芯片之間相互串擾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出現芯片漏讀、讀取速度慢、可復制等現象,導致重要資產無法精準管控的痛點問題困擾行業多年。
該物聯網芯片支持國密算法,有效實現了“防破解、防篡改、防克隆、防竊聽、防轉移”等五防安全防護作用,同時具備了“多、快、準、穩”的特點。這對物聯網數據安全上起到多一層的保護作用。
業內專家表示,該成果解決了目前射頻識別技術在超密集目標環境下的識讀準確率問題,在射頻電路與接收高靈敏度的自適應設計、高抗沖突算法的設計、國密安全算法的設計、芯片的低功耗設計四個方面實現了重大創新。
據有關人士表示,該芯片目前已正式投入量產,相信在未來,物聯網能憑借高抗沖突物聯網安全芯片再次升級物聯網安全。中億物聯網表示: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能夠徹底消除大家對物聯網卡的質疑,讓物聯網走入更多企業,實現行業硬件設備智能化運轉,推進智慧城市的進程。